第20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他们在布拉格生活了五年。
他发觉自己的生活和海德堡相比,并无显著的差别。
大人们那些暗暗的好奇和冷嘲热讽仍然伴随着他,并增添了一个他渐渐明白的词:“私生子”。
这个词意味着拒绝,放逐,冷漠,意味着他不是通过神圣的结合而出生,而是某些遮遮掩掩的荒唐夜晚的产物;前者受神祝福,后者遭人唾弃。
他无法指责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于是全部转为了对母亲的怨恨。
这种半是迁怒、半是少年特有的逆反情结,最终随着唯一至亲的棺木深深地埋葬入地下。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单纯。
但来不及做任何忏悔,他便接到了一封从海德堡寄来的信,用他久违的德语写着一长串落款,加上沉甸甸的精巧印章: ――你回来吧,这里才是你的家。
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团聚,还有你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
亚瑟?卡尔洛夫睁开眼睛,他正和衣仰卧在硬梆梆的床铺上,跃入视野的是灰色的穹顶,好像墓穴那样泛着青冷的光泽。
生活有那么多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像五光十色的糖果一样诱惑人,而他偏偏选择了这条又窄又崎岖的路。
而现在没有什么比这条路更令他满足。
经院神学,实证神学,辩论神学,教会法和圣经学都是神学生的必修课程。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新来的波希米亚学生拥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他似乎在到这里之前已经游历过许多地方,接受过更好的教育。
而且他一点也不安分,有意无意的炫耀着自己过人的阅历和才华。
他曾经这样反驳某个圣经学教授:“神父,在博洛尼亚大学,这已经是个错漏百出的观点了。
”但实际上他并无多大兴趣同教士学者们周旋,而是常常私下提出一些有趣而引发争议的问题,引得学生们热切地讨论,也有激烈争吵;甚至曾有一个暴躁的巴伐利亚学生扬言,只要亚瑟否认“圣体变质说”一天,他就会揍他一顿,或把他告上宗教法庭。
当然,这个提议在亚瑟“按约定”在比剑中戳伤他的大腿后,便不了了之。
因为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对他充满好感的。
后来他走到哪里,总是有成群的同伴缠着他,也许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莱涅总是默默地退出此类探讨。
恰恰在亚瑟到来以后,他悄无声息地失去了之前的锐气和威严,包括一直是最优秀的学业成绩。
这一切都让给了亚瑟。
但讽刺的是,没有人比他们俩走得更近更亲密。
不过他们在一起时很少像其他人那样高谈阔论,而是常常结伴同行,相互间有时一言不发;仅是一个沉默的眼神交谈,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一人就会为另一人奔走,遮风挡雨,毫无怨言。
德意志的秋天开始染上了沉静的肃穆。
伴随着诸圣节庆典的到来,海德堡旧城围绕着圣灵教堂搭起季节性集市,帐篷间挂上了色彩缤纷的彩带。
这一天阳光很暖,很灿烂,亚瑟站在内卡尔河的古老石桥上,抚摸斑驳的围栏,凝望那些沿河建起的红砖房屋,岸边摇曳的欧石楠丛,郁郁葱葱的树林,都和记忆里一模一样。
还有远处的城堡,他以前从没注意过那座石头的建筑,如今它却格外惹眼,时刻提醒他那是舒陶芬伯爵家族世袭的领地。
“亚瑟?我跟不上你了。
”莱涅在后面喊道,在人群中绕来绕去,赶到亚瑟身边。
“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抱怨道。
“是吗?我小时候却最喜欢集市的热闹。
”亚瑟将双肘支在桥栏上,往下探出身,影子斜斜地投在河水的浪花上,“你最近在逃避我吧。
”他忽然把脸转向他,微笑着说。
莱涅的脸刷地变白了。
“什么意思?”他强作镇定地说,“我们不是经常在一起吗?” “你知道的。
自从那天晚上之后,你就不再回应我。
” 莱涅沉默地低下头,凝视着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
“如果是那句话,”他缓缓地开口,“我实在不知如何回应。
你想叫我说什么?你想让我怎么样呢?” “你害怕吗?”他盯着他的眼睛问。
他浑身一激灵。
害怕?怕末日审判吗?还是亚瑟自己的解释?甚而是亚瑟这个人?“我不知道,”他最后迟疑地说,“我只是觉得,你有这样的想法,总归是危险的。
对别人,对你自己都不好。
尽管你是善意的,但是太容易招惹灾祸――我们都见过,”他倒抽一口凉气,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森林里被围捕的胡斯派信徒。
” 亚瑟侧过身,静静地望着他,深黑的眼睛几乎要深入到他的心里去。
“你还记得嘛。
”他低沉地说,“善意这个词太容易被滥用了。
这个世界,围捕和绝罚都是出于善意,争吵攻歼都是出于善意,葬送弟兄也是出于善意。
你我明明都看得很清楚。
你明白我的意思。
” 他们都不再说话。
莱涅越过他的肩膀,极目眺望远方,湛蓝的天空掠过大雁迁徙的队伍。
内卡尔河奔流着,往前延伸,
他发觉自己的生活和海德堡相比,并无显著的差别。
大人们那些暗暗的好奇和冷嘲热讽仍然伴随着他,并增添了一个他渐渐明白的词:“私生子”。
这个词意味着拒绝,放逐,冷漠,意味着他不是通过神圣的结合而出生,而是某些遮遮掩掩的荒唐夜晚的产物;前者受神祝福,后者遭人唾弃。
他无法指责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于是全部转为了对母亲的怨恨。
这种半是迁怒、半是少年特有的逆反情结,最终随着唯一至亲的棺木深深地埋葬入地下。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单纯。
但来不及做任何忏悔,他便接到了一封从海德堡寄来的信,用他久违的德语写着一长串落款,加上沉甸甸的精巧印章: ――你回来吧,这里才是你的家。
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团聚,还有你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
亚瑟?卡尔洛夫睁开眼睛,他正和衣仰卧在硬梆梆的床铺上,跃入视野的是灰色的穹顶,好像墓穴那样泛着青冷的光泽。
生活有那么多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像五光十色的糖果一样诱惑人,而他偏偏选择了这条又窄又崎岖的路。
而现在没有什么比这条路更令他满足。
经院神学,实证神学,辩论神学,教会法和圣经学都是神学生的必修课程。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新来的波希米亚学生拥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他似乎在到这里之前已经游历过许多地方,接受过更好的教育。
而且他一点也不安分,有意无意的炫耀着自己过人的阅历和才华。
他曾经这样反驳某个圣经学教授:“神父,在博洛尼亚大学,这已经是个错漏百出的观点了。
”但实际上他并无多大兴趣同教士学者们周旋,而是常常私下提出一些有趣而引发争议的问题,引得学生们热切地讨论,也有激烈争吵;甚至曾有一个暴躁的巴伐利亚学生扬言,只要亚瑟否认“圣体变质说”一天,他就会揍他一顿,或把他告上宗教法庭。
当然,这个提议在亚瑟“按约定”在比剑中戳伤他的大腿后,便不了了之。
因为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对他充满好感的。
后来他走到哪里,总是有成群的同伴缠着他,也许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莱涅总是默默地退出此类探讨。
恰恰在亚瑟到来以后,他悄无声息地失去了之前的锐气和威严,包括一直是最优秀的学业成绩。
这一切都让给了亚瑟。
但讽刺的是,没有人比他们俩走得更近更亲密。
不过他们在一起时很少像其他人那样高谈阔论,而是常常结伴同行,相互间有时一言不发;仅是一个沉默的眼神交谈,一个似有若无的微笑,一人就会为另一人奔走,遮风挡雨,毫无怨言。
德意志的秋天开始染上了沉静的肃穆。
伴随着诸圣节庆典的到来,海德堡旧城围绕着圣灵教堂搭起季节性集市,帐篷间挂上了色彩缤纷的彩带。
这一天阳光很暖,很灿烂,亚瑟站在内卡尔河的古老石桥上,抚摸斑驳的围栏,凝望那些沿河建起的红砖房屋,岸边摇曳的欧石楠丛,郁郁葱葱的树林,都和记忆里一模一样。
还有远处的城堡,他以前从没注意过那座石头的建筑,如今它却格外惹眼,时刻提醒他那是舒陶芬伯爵家族世袭的领地。
“亚瑟?我跟不上你了。
”莱涅在后面喊道,在人群中绕来绕去,赶到亚瑟身边。
“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抱怨道。
“是吗?我小时候却最喜欢集市的热闹。
”亚瑟将双肘支在桥栏上,往下探出身,影子斜斜地投在河水的浪花上,“你最近在逃避我吧。
”他忽然把脸转向他,微笑着说。
莱涅的脸刷地变白了。
“什么意思?”他强作镇定地说,“我们不是经常在一起吗?” “你知道的。
自从那天晚上之后,你就不再回应我。
” 莱涅沉默地低下头,凝视着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
“如果是那句话,”他缓缓地开口,“我实在不知如何回应。
你想叫我说什么?你想让我怎么样呢?” “你害怕吗?”他盯着他的眼睛问。
他浑身一激灵。
害怕?怕末日审判吗?还是亚瑟自己的解释?甚而是亚瑟这个人?“我不知道,”他最后迟疑地说,“我只是觉得,你有这样的想法,总归是危险的。
对别人,对你自己都不好。
尽管你是善意的,但是太容易招惹灾祸――我们都见过,”他倒抽一口凉气,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森林里被围捕的胡斯派信徒。
” 亚瑟侧过身,静静地望着他,深黑的眼睛几乎要深入到他的心里去。
“你还记得嘛。
”他低沉地说,“善意这个词太容易被滥用了。
这个世界,围捕和绝罚都是出于善意,争吵攻歼都是出于善意,葬送弟兄也是出于善意。
你我明明都看得很清楚。
你明白我的意思。
” 他们都不再说话。
莱涅越过他的肩膀,极目眺望远方,湛蓝的天空掠过大雁迁徙的队伍。
内卡尔河奔流着,往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