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人群,踏入洞穴。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黑,一盏微弱的光从她的指尖溜出,她的手苍老而有力。

    她让他回头,与她同往太清洞天,赴一场约,见一个人。

     太清洞天乃是先人耗费五个百年岁月的心血而建成,其中耗费过的人力、物力、财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主从胎落地,再到少年英才。

     她走在他的前头,为他提灯引路。

    李凭语跟在她后,很是沉默。

    石壁上晃动的影子,脚下不曾停留的步伐,延伸出无数条分岔路。

    不断有风穿过地道,贴过他的肉,刮过他的灵,很是阴凉,适宜夏季来避暑。

    李凭语觉得自己真是心大,到了这时,他还有心思想此地冬天保暖问题。

     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嵌入石壁内残留的油灯,想必曾经不似这般冷清,定是有人负责照看油灯,永不西坠。

     自顾自的东想西想,乍见数百盏青铜连枝灯摇摆不定,照得本就不见天日的石洞一刹那,亮如白昼。

    他仰头,细细瞧过壁上牌匾的题字无妄观。

    “观”?家中竟有人信道?一眼望过去黑压压的一排排做工精致的神龛里摆着一列列李姓牌位,最显著的莫过于被它们拥着的白玉神龛里头的翡翠玉牌位,他情不自禁地走近了一些,方才看清写了什么李重续。

    是了。

    除了“大仙”是从道教分支之外的可能性,不做他想。

    一双双手动作利落的抚过他身,量尺寸,选布料,当场为他裁了一件寢衣。

    她们身着不同款式花纹刺绣的高腰襦裙,不动时便与石壁上所绘的彩漆画浑然一体一面为《朝元仙仗图》,另一面则是《八十七神仙卷》。

     她们来得倒比他快,李凭语心下了然,应是有机关密道,他走的路不过是晃子。

     李凭语这时才有闲情瞧牌位之下,盘坐在蒲团之上的人,手执一柄由红珊瑚玉为柄的红渐白拂尘。

    他背对着他,面前供桌不见贡品,不设香炉,除却摆着一个青铜博山炉,紫烟缭绕,他想他定是闭目。

    他留了一头长发,盘了个混元髻。

    他的发不似旁人灰白相间,泛了白,仿若一件旧衣裳,年深月久了,洗褪了色。

     挂幡之下,从他的背看,他就是李忆。

    李凭语想,他的背挺直,很是仙风道骨。

     “李家不知是从何开始供奉“大仙”,狂热的信仰支撑李家的世世代代。

    “大仙”没有塑像,因其面貌不详,只知其名讳,所以只设了牌位。

    实乃是某一代家主,她受“大仙”影响,极其狂热,日日生吃蛇肉,夜夜敷蛇皮,每晚入睡之前,必要喝一碗蛇血。

    她的癔症使她与“大仙”产生了短暂联系,从而得知了“大仙”姓李,名重续。

    乃是道家子弟。

    李重续是“大仙”尚未羽化登仙时的化名。

    她的心态随着越发深入了解大仙,发生了许些改变,她从盲目信仰,到极度渴望“大仙”夜夜入梦。

    与“大仙”的密切沟通,使她知晓了一切,古往今来,她无所不知。

    她还知晓,祂不属于这片土地,祂是外神,她的宇宙与祂的宇宙不是同一个。

    祂的宇宙里只有一颗天体,没有日升月落,有的是一抹白点,渐渐往外扩张至覆盖全球,在天际留下一道令人瞩目的白色星斑。

    而祂则是利用银环爆发期向她发送信号,可惜传送来的影响力太小了,除非她与祂有了实质性的连结。

    于是家主弃了自己一半的名,继承了大仙的“重”字。

    往后家主皆一一效仿她,弃了一半名,容纳一部分“大仙”,使“大仙”能长长久久留存于世。

    ” 李忆边起身边缓缓道来,他的声音苍老地象一支独自吹了数百年的箫。

    然而当他掉过身来,李凭语不禁愕然,李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