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兴土木

关灯
    招兵的事情,陶响丢给了徐盛负责。

    陶响只提了几点要求,第一,年龄要求是16至30周岁,身家清白,有家人在徐州。

    第二,身体强健,可举八十斤石锁过顶,一柱香时间能绕较场跑完三圈。

    第三,能识文断字者优先。

    并规定,一经录取,待遇从优。

     士兵每月可获月俸二两,官田二十亩免征税赋。

    至于士官,每升一级,月晌增一倍,免税官田增十亩,以此类推。

    要知道,这个待遇,比当世大多数军队待遇高出一倍不止。

    更别说家人还可获得免税的官田耕种。

    许多地方的军队,甚至根本没有军饷一说,能给士卒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这也是许多军队,打了胜仗,攻破城池后,烧杀抢掠,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有如此优厚的条件,如果还招不到好兵,那徐盛的副将之职,不做也罢了。

     组建情报网络,也非短时可成。

    陶响叫史阿先放出消息,联络各地熟识的江湖人物,前往徐州一聚,共谋发展。

    陶响的要求是宁缺毋滥,要有以天下百姓为念之人,才可录用。

    至于身家清白,倒在其次。

    只要心存善念,能体恤民间疾苦,即使江洋大盗,也可量才录用。

     至于葫芦谷的基地建设,在陶响未来数年的规划中,太过重要。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有一天彭城失陷,只要葫芦谷不失,陶响都有卷土重来的底气。

    考虑到糜竺要处理徐州政事,糜贞需坐镇彭城,经营糜家产业,陶响决定只带上糜芳,赶赴葫芦谷,亲自指挥。

    生产出水泥,督造坚不可摧的堡垒。

     临行前,因考虑可能要离开较长的一段时间,陶响特意向父母,两位兄长辞行。

    出乎意料之外,听闻陶响此行要营造堡垒,大哥陶商双眼一亮,便跟父母说愿助三弟一臂之力。

    原来陶商自小便喜读墨家的工程器械,营造方法之类的书籍,相反对儒家典籍,兵法谋略不感兴趣。

    常被父亲训斥不务正业。

    但陶商依旧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陶谦沉吟一会儿,答应下来。

     陶响一行,快马加鞭,很快来到葫芦谷。

    糜家早已派人拉上了大批的粮草轻重,大批的匠人和各种器具,在谷内等候。

    史阿也吩咐手下,如无事外派,便全力协助陶响大兴土木。

    陶响按照事先的规划,把整个山谷,分前后两部分,中间以夯土围墙隔开。

    前半部,作练兵之用。

    后半部分,又分作两部分,中间一部,用作酿酒,最后一部,用作水泥生产之用。

    水泥生产,需开山取石,也好就地取材。

    糜芳指挥众人,按照划定的区域,开始拔除杂草,取土筑墙,平整地面,并在周围大山上,伐木打造营房。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是没得说,只要能填饱肚子,几乎没有人敢偷奸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