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回乡(二)

关灯
    也就是需要运粮的时候才需要人,专门养个挑夫队不划算,张万春这个地主老爷可是个精打细算的人。

    不像吴家做的生意大,省城,重庆和周边城市都有生意往来,随时需要人手。

    有时自家挑夫队忙不过来,也还需要临时喊挑夫,所以挑夫是很常见的。

     这些挑夫带着草帽,打着赤膊,皮肤晒得黝黑发亮,裤脚高高挽到膝盖上面,腰上缠着麻绳和汗巾,穿草鞋或打赤脚走在土路上依旧健步如飞…… 挑夫们停在路边让滑杆过去。

     汗水从脸上滑落,又顺着胸膛和脊背流到腰上的麻绳和汗巾上,他们的表情是麻木的,甚至有些呆滞地看着滑杆上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

     等滑杆过去了,他们挑着担背着背篓又继续前进,重复着枯燥而又沉重的行程和生活。

     看着这些佝偻着背的人,吴希泽有些不自在。

     他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把头低了下去。

     他不能高高在上地直视这些人。

     以往他和同学们去省城,跟挑夫队同行,他们的行李由挑夫们挑着,他们空着两手跟着挑夫前进,勉强还能跟上,那时他们是一起的,挑夫们还跟他们有说有笑,他不觉得有什么,可刚才,他坐在滑杆上,居高临下,他们站在路旁看他的眼神,亦或是强烈的太阳光刺痛了他的眼睛,让他不能直视。

     好在很快就过去了,挑夫队伍被甩在了身后。

     吴希泽把视线投向两边的田地里。

     田里的禾苗已经在抽穗扬花了,吴希泽不懂庄稼,也看得出长势良好,到了秋收的时候会有个好收成。

     太阳越来越烈,这六月天顶着大太阳行路还真是要命呀。

     好在沿途有不少大树遮荫,再加上又备了伞,撑着伞偶尔还有一阵凉风吹来,还不觉得有多热。

     但是抬滑杆的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其实也算挑夫苦力的一种,只不过他们是抬。

     除了抬人,有时候也一样的抬东西。

     他们顶着烈日,汗水顺着脸颊脖子不停往下淌,衣服早就汗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