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心齐可移山

关灯
     楚君微笑着回答(维语):“银行的资金我无法支配,这900元是我个人出的。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构想:在乡镇和村级建立互助基金会,由村里的年轻人共同集资,为老党员和老干部提供必需的生活和医疗援助。

    但是,在我下乡考察之后,意识到这个计划只能暂缓,因为目前我们的农民兄弟们仍处于解决基本温饱的阶段,手头并不宽裕。

    我们村委会未来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引领农民走向富裕。

    一旦农民手中有了钱,我们就能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事情!” 麦哈姆支书听后,拍着胸脯说道(维语):“楚经理,您说得太好了!我今天终于明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党员队伍里有像您这样的好同志。

    我也是党员,但我必须向您学习,我应该为村里做点事。

    晚上我就立即召集村支部会议,动员党员、团员以及基干民兵,共同参与。

    我们将根据各自能力,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我这里说一句,人工费不要,免费干活,我相信这样可以节省至少一半的费用,您只要拿500元就行,因为材料必须到外面去买。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君摆了摆手,坚决拒绝道(维语):“那不行,农民兄弟都很穷,都要养家糊口,要吃饭的。

    市场经济,就必须按规矩办事,干活还是要给工钱的。

    明天我让卡德尔送过来1000元。

    你们先着手处理艾力老人的房子,余下的资金就存放在村委会的账户中,作为支持村里帮扶活动的启动资金。

    ” 楚君的慷慨捐赠让在场的三人深受感动,他们频频点头。

    楚君继续说道(维语):“村委会需要建立一个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公开透明,让村民们都能看到村委会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这样,我们不仅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还能增强村民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 麦哈姆支书听后,激动地说道(维语):“楚经理,您说得太对了!钱一到账,村委会会出具收据,所有收入和支出都会在村委会门口的公示栏公布。

    我还要向村民宣传您的事迹,号召全村村民向您学习!” 楚君连忙摆手,语气诚恳地说道(维语):“万万不可,绝对不行。

    我只是履行了一个党员应尽的职责,一点小事,千万不要过度渲染。

    这种事情只做不说最好,否则我以后做事情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你们村委会当前应当致力于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真诚地为群众做一些实事好事。

    ” 麦哈姆支书沉默了一会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维语):“楚经理,您说得对!不过……不是我说泄气话,在我们村子里,像艾力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都需要救助和扶持,全乡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

    我们个人的收入和财力终究是有限的,怕是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 楚君微笑着,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维语):“谁说我们是个人?刚才你麦哈姆支书已经开始行动了。

    你说要召集开会,动员全村的年轻人一起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这就表明,你们已经动起来了!这就表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背后有你们,有全村村民的支持!只要我们心齐,天山都能移!” 三人频频点头,连声附和,眼中满是钦佩和认同。

     楚君继续说道(维语):“现在,最起码在你们伯西热克村领导班子已经对这种互助模式达成共识,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伯西热克村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帮扶机制,让这种互助精神成为我们村的传统。

    村里也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外部支持。

    我会抽空联系更多的社会资源,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通过集体的力量,为老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团结起来,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伯西热克村就有希望。

    ” 三人听后,情不自禁地鼓掌,这掌声无需任何人的激励,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四人又走访了两家,但情况都不乐观,几乎都是一句话:没钱。

    经过反复劝说,一户表示会尽量去筹集,另一户则表示这几天会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