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爷有劫

关灯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几年来他虚与蛇委,瞒天过海,保守着罪岛的秘密。

    除了西岛十个人恢复了内力,吴升作为计划的参与者,也暗中恢复了内力,并上报到朝廷,以余渊醒来后魂魄不全,言行呆傻需要人照顾为由,将吴升收入府中为奴,专门照顾余渊日常起居。

    至于其他众人,对罪岛的变化一无所知,仍旧按部就班的每日劳作,每月以晶矿换取物资。

     在余渊拜师时,白无相便给他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余渊十二岁之时,将有一次劫难,其命运将会发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卦象呈坎卦,应该是与水有关,而且是先苦后甜,险中求生,算得上是一次机缘。

    按照白无相反复的推算,这种逆境翻盘的奇遇,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其危险程度是根据应劫之人能力高低而定的。

    就好像后世考试,绝不会超纲,考小学生高中的题目。

    所以,尽管几个人将各自的绝学倾囊相授,却只是扔给了余渊一部最为基础的筑基类功法,没有传授任何高深的内功心法。

    现在的余渊,招术虽好,却没有强大的内力支撑,徒有其型,威力发挥百不足一。

    就好比是一个景泰蓝的瓶子一样,外表美轮美奂,内里却空空如也,碰到硬物,一击即溃。

     当然,白余二人也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卦象之上。

    筑基心法的洗礼让余渊的经脉和骨骼逐渐适应内劲的冲击,药浴的浸泡也将他的经络和气海变得宽阔而坚韧。

    待时机成熟,可以习得高深功法时,便自然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等余渊度过劫难之后,白无相便打算将无相神功传授给他,不要说这种功法比其他九人的心法要强上几分,就算是在江湖上,无相神功也能够稳稳排入前五位。

    这是白无相实打实在江湖上打出来的自信。

    也是江湖上公认的事实。

     离开余渊的房间,余长风没有直接回卧室,而是走进了书房。

    点亮桌上的油灯,挑了挑灯芯,一阵温和的暖黄便铺洒开来,照亮了大半个房间。

    桌面上铺开的一张空白宣纸,也染上了淡淡的金黄。

    抬手将袖口退到肘后,借着灯光,余长风拿起笔来,饱吸墨汁后,舔了舔笔,提笔写到,困蛟击浪破樊笼,老鱼跳波跃龙门,风舞雷咤撕云裂,一柱天光洗凡尘。

    写罢,余长风执笔而立,胸中豪情激荡,自己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原本以为查清楚当年海天云阁血案幕后真凶,为龙云海报仇只是一个希望渺茫的执念,各种布局,也不过是潜意识里自己的奢望罢了。

    可自从余渊醒来后,他便觉得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苍是要借余渊的手来拉开当年的黑幕。

    他深知,自己轻易是不能离开罪岛了,但余渊却是早晚要离开这里的。

    等到他尽得几人真传,便是一遇风云变化龙,洗却凡尘展峥嵘,必然会在江湖乃至朝堂上搅动风云,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十年,只要十年时间余渊就算是傻子,在这些江湖上数一数二高手的调教下,也必然会蜕变成龙。

    于是,他更是精打细算的动用了每一个手头能用的棋子,以沧海国为棋盘,布下一个长达以十年为单位的大局。

     自西岛众人重获自由以来,他便多次和白无相密谋,商讨大计,步步为营,埋下暗棋。

    行事不容他有一点疏忽,毕竟手头就这点资源,他不敢赌,也输不起。

    如今,四年过去了,幸而一切都还顺利,甚至可以说收获颇丰。

    虽然在到内不敢大肆发展势力,但在岛外,白无相等人已经开始着手安排人手,以东海为基地,逐渐向全国各地扩展势力。

    一个名为不知堂的组织,渐渐在江湖上显露出头角。

     靠着取之不尽的晶矿,他们一点点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情报网络。

    堂内贩夫走卒,僧道尼儒,三姑六婆,车船店牙各色职业都有,甚至还有官员胥吏,专门负责打探沧海国中各种消息。

    包括江湖、商市、朝堂不同层面的消息,都会集合到当地的分堂,再按消息涉及的领域不同,由堂内工、商、兵、农、侠、隐、异七个旗主组织人手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杂乱无序的消息中,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在案,备查。

    从性质上看,不知堂就是后世的情报机构。

    之所以取不知为名,是白无相的意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万事万物满则溢,盈则亏,“不知”二字则表示,虽然不知堂广集天下消息,但仍有许多不知,以免天妒的同时也是自勉。

    如今不知堂的运行已经走上了正轨,靠着对商业信息的精准把握,堂中产业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不但不需要罪岛的晶矿进行贴补,更是积累了令人咂舌的财富。

    只不过一直以来,不知堂都是以幕后者的姿态出现。

    即便是江湖上传满了不知堂的名号,却没有任何人知道不知堂的总堂主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即便是各个分堂的香主也是神秘的很。

    最多也就是见过旗主而已。

     莫说是外人,就算是不知堂中众香主也说不准总堂主的样子。

    有的人见到的总堂主是个白面白须的老夫子;有人见到的是高大威猛的大汉;有人见到的则是一个三尺高的顽童;更离谱的是还有人见到的是面罩红纱身姿妖娆的女子……即便是当年鼎盛时期的白无相也没有改变性别的本事。

    所以,江湖上也有传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