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天下大势
关灯
小
中
大
有些不严肃,但事实上就是如此,日后书写了沧海国新的史册的天下第一联盟,就是这样诞生的。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设立了盟主,长老的席位,又安排专人制定盟约草案。
同时,制定了下一步联合鲛族,向大渊深处推进的计划。
余渊还亲手写了一封书信,令归乌海寻人送入鲛人族。
信上说明,天下同,诚邀鲛人族加入,并且自己将在两个月后,亲自拜访鲛族,与两位鲛王详谈。
余渊之所以定在三个月后,是因为此前他收到消息,北方少布王庭近期将派遣使臣与沧海国洽谈商贸之事。
这本是朝廷之事,与江湖人无关,但不知堂得到的隐秘是这看似官方的洽谈,少布王庭带领了不少奇人异士,想要借此在沧海国扬威,进而扩大其对沧海国边境的影响力。
虽然余渊身在江湖,而且对沧海国如今的皇帝并不感冒。
但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他很清楚,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可能朝廷丢掉的是面子,而百姓丢掉的则是性命。
更何况他也以为,这是一次很好的从江湖向朝廷渗透的机会,自己定然要把握住,算了一下日程,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方才在心中有此说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信中他并没有说明月家姐妹的事情,他打算到时候亲自和月华提亲。
毕竟这信是给两位鲛王看的,那个月影,唉……还特么是真乱…… 一番商讨之下,这天下同的框架便搭建起来了,后续便是吸纳新的力量,逐渐完善盟内的条约,这些都不是余渊关心的事情了,作为盟主,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身在后世大公司中,即便是傻瓜,对管理之道也是略通皮毛,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身为领导未必亲力亲为,事必亲躬,样样精通,专业的事让专人去做就好,领导只需要做好领和导。
这个商讨的过程,说起来快,却也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等众人做好决定,已经是月上当空,按照现在这个时间点算,当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这些人连饭都是草草吃了一口,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将天下同的事务早些安排好,谁也没有其他心思。
这像极了当今那些小公司草建时候,那些最初的拓荒者。
余渊心中也是热情澎湃。
终于一切安排妥当,众人都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去休息了。
余渊也回到了栖仙派给他准备的长老别院。
小院不大,但胜在雅致。
余渊躺在床上感觉身心俱疲,这些日子看起来他过得无比悠闲,实际上为了今天的局,他是绞尽了脑汁,而且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直到今日这份担子方才放下。
然而这段时间与不知堂崇明分堂的联系,让他隐隐感觉到了不安,那少布王庭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沧海国内也是异变突生。
比如西方平原出现乱民暴动,听说是因为不堪朝廷重赋举旗造反。
造反的首领据说是一名和尚,法号大平,人称大平禅师。
最初的时候,只是江湖上一个叫做开天寺的三流门派中,当一名知客僧,不知道从哪里得了一本,经书,竟然修为突飞猛进,恰好西方平原今年大旱,朝廷又不减赋税,这便领着众人造反。
如今已经聚集了三万百姓,声势浩大,占据了西方两处城池。
在东方也不太平,余长风托人带信告诉余渊,最近朝廷对晶矿的征收力度大了不少,据说当今皇帝打造了一支新的禁卫队,名唤神威军,一共一千八百人,单兵修为都在玄元一境,首领正是丞相孟乘风的得意弟子,周大邑。
这周大邑是个孤儿,自幼被孟乘风养大,如今年方二十六岁,修为已经达到玄元巅峰,离超阶高手只有一线之隔,而且饱读诗书,端的是文武双全。
当然这些都不是余长风想说的重点,他想告诉余渊的是,朝廷已经多年没有增加禁卫军了,如今沧海皇龙镇海这番大动干戈,定然有更深层的含义,弄不好蓬莱岛,朝廷内部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综合这些内忧外患,余渊相信,定然有一股甚至几股暗流在推波助澜,否则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些重大事件。
这些看似东一手西一手的布棋手法,正是高手的风范。
在事情爆发之前如羚羊挂角,事情爆发之后才令人恍然大悟。
而这暗流,很可能与钟有报背后这个传灯盟有关系。
因此,他只能加快自己的步伐,如今南海基本上稳定了。
东海有不知堂在,这些年来在白无相等人精心策划之下,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势力,至少也是固若金汤,外部江湖势力想要渗透东海绝对做不到。
他原本是想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到西方平原和北方草地去历练一番,同时也在那里发展一下势力,形成四方包围蓬莱核心的趋势。
但现在不行了,眼见着江湖和朝堂之上都已经出现了乱象,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改变计划,借少布王庭到蓬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设立了盟主,长老的席位,又安排专人制定盟约草案。
同时,制定了下一步联合鲛族,向大渊深处推进的计划。
余渊还亲手写了一封书信,令归乌海寻人送入鲛人族。
信上说明,天下同,诚邀鲛人族加入,并且自己将在两个月后,亲自拜访鲛族,与两位鲛王详谈。
余渊之所以定在三个月后,是因为此前他收到消息,北方少布王庭近期将派遣使臣与沧海国洽谈商贸之事。
这本是朝廷之事,与江湖人无关,但不知堂得到的隐秘是这看似官方的洽谈,少布王庭带领了不少奇人异士,想要借此在沧海国扬威,进而扩大其对沧海国边境的影响力。
虽然余渊身在江湖,而且对沧海国如今的皇帝并不感冒。
但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他很清楚,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可能朝廷丢掉的是面子,而百姓丢掉的则是性命。
更何况他也以为,这是一次很好的从江湖向朝廷渗透的机会,自己定然要把握住,算了一下日程,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方才在心中有此说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信中他并没有说明月家姐妹的事情,他打算到时候亲自和月华提亲。
毕竟这信是给两位鲛王看的,那个月影,唉……还特么是真乱…… 一番商讨之下,这天下同的框架便搭建起来了,后续便是吸纳新的力量,逐渐完善盟内的条约,这些都不是余渊关心的事情了,作为盟主,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身在后世大公司中,即便是傻瓜,对管理之道也是略通皮毛,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身为领导未必亲力亲为,事必亲躬,样样精通,专业的事让专人去做就好,领导只需要做好领和导。
这个商讨的过程,说起来快,却也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等众人做好决定,已经是月上当空,按照现在这个时间点算,当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这些人连饭都是草草吃了一口,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将天下同的事务早些安排好,谁也没有其他心思。
这像极了当今那些小公司草建时候,那些最初的拓荒者。
余渊心中也是热情澎湃。
终于一切安排妥当,众人都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去休息了。
余渊也回到了栖仙派给他准备的长老别院。
小院不大,但胜在雅致。
余渊躺在床上感觉身心俱疲,这些日子看起来他过得无比悠闲,实际上为了今天的局,他是绞尽了脑汁,而且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直到今日这份担子方才放下。
然而这段时间与不知堂崇明分堂的联系,让他隐隐感觉到了不安,那少布王庭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沧海国内也是异变突生。
比如西方平原出现乱民暴动,听说是因为不堪朝廷重赋举旗造反。
造反的首领据说是一名和尚,法号大平,人称大平禅师。
最初的时候,只是江湖上一个叫做开天寺的三流门派中,当一名知客僧,不知道从哪里得了一本,经书,竟然修为突飞猛进,恰好西方平原今年大旱,朝廷又不减赋税,这便领着众人造反。
如今已经聚集了三万百姓,声势浩大,占据了西方两处城池。
在东方也不太平,余长风托人带信告诉余渊,最近朝廷对晶矿的征收力度大了不少,据说当今皇帝打造了一支新的禁卫队,名唤神威军,一共一千八百人,单兵修为都在玄元一境,首领正是丞相孟乘风的得意弟子,周大邑。
这周大邑是个孤儿,自幼被孟乘风养大,如今年方二十六岁,修为已经达到玄元巅峰,离超阶高手只有一线之隔,而且饱读诗书,端的是文武双全。
当然这些都不是余长风想说的重点,他想告诉余渊的是,朝廷已经多年没有增加禁卫军了,如今沧海皇龙镇海这番大动干戈,定然有更深层的含义,弄不好蓬莱岛,朝廷内部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综合这些内忧外患,余渊相信,定然有一股甚至几股暗流在推波助澜,否则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些重大事件。
这些看似东一手西一手的布棋手法,正是高手的风范。
在事情爆发之前如羚羊挂角,事情爆发之后才令人恍然大悟。
而这暗流,很可能与钟有报背后这个传灯盟有关系。
因此,他只能加快自己的步伐,如今南海基本上稳定了。
东海有不知堂在,这些年来在白无相等人精心策划之下,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势力,至少也是固若金汤,外部江湖势力想要渗透东海绝对做不到。
他原本是想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到西方平原和北方草地去历练一番,同时也在那里发展一下势力,形成四方包围蓬莱核心的趋势。
但现在不行了,眼见着江湖和朝堂之上都已经出现了乱象,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改变计划,借少布王庭到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