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艰难暗示

关灯
    上文书说道,我和刘墉、付钰三人在一个小镇的茶摊坐下,准备稍作休憩,喝口茶解解乏。

    这茶摊虽说简陋,倒也还算干净,几张木桌摆放其间,周围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爽,也吹散了我们旅途的些许疲惫。

     我们刚坐下不久,便瞧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踱步而来。

    此人白发苍苍,面容清瘦,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睿智,正是郑燮郑板桥老先生。

    郑板桥见到刘墉,开口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暗藏玄机,带着一丝讥讽,让人听着总觉得别扭。

    就比如他提及刘墉大比让贤之事,说道:“刘大人,你这大比让贤之举,可真是高风亮节,让人钦佩啊,不过这其中滋味,怕是只有你自己知晓,莫不是想沽名钓誉?”他嘴上虽是赞扬,可那笑脸里却藏着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

     当相互寒暄之后,刘墉随手做了一个让座的动作并说道“坐!”,语气倒也还算客气。

    而就在这时,却有一个从潍县过来的百姓路过,他一眼看到了郑板桥,脸上瞬间露出惊喜与崇敬之色,赶紧上前给郑板桥跪下来说道:“哎呦!青天大老爷,我能在这儿碰到老爷,真是小人的福气。

    若不是您当年顶着压力开仓放粮,小人一家老小早就饿死了!”说罢“邦邦邦”磕了三个响头,那额头触地的声音,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郑板桥看到来人如此,赶忙上前扶起说道:“若不为民,我何须做官,起来吧!”他的语气坚定而又充满关怀,眼中满是对百姓的怜悯。

     刘墉看到此处,内心深受感动。

    于是说道,“来来来,板桥先生请坐。

    ”郑板桥还没有坐下,在座的喝茶的、打尖儿的、吃饭的、聊天儿的一听是郑板桥郑老爷,全都围了过来,纳头行礼。

    那场景,就像是平静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

    刘墉看到这样情景,赶紧起身,让出上位说道:“来来来!郑老爷,请上坐!”。

     郑板桥也不客气,大踏步就坐到了刘墉的位置。

    那些个莱州百姓,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嘴里都在念叨着感谢郑燮当年放粮之恩。

     当大家起身之后,只听到一个拍着巴掌的声音道:“好——好一个‘坐,请坐,请上坐’!真乃一绝对尔!”这声音清脆响亮,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来人是谁,正是那个臭烟袋锅子纪晓岚。

    只见他一身长衫,手持烟袋,脸上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笑容。

    他大摇大摆地走来,烟袋里的烟叶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动,散发着一股浓烈的烟味。

     我看到纪晓岚气儿就不打一处来,他抽的还不是什么好烟,那股子呛人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再加上他平日里就是个大色鬼,我把头扭到了一边,根本不想理他。

     纪晓岚却不客气,挤了挤就坐在了我的旁边。

    这时的郑燮看到他坐了下来,也听到了他的话,便对店小二说道“‘茶’!请问阁下是?” “我乃保定河间府纪晓岚是也!”纪晓岚“喷”的抽了一口烟儿,那烟雾猛地一喷,嚯——呛得我立马站了起来,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哦!原来是……‘上茶’,敢问阁下在哪儿高就啊?”郑燮继续问纪晓岚,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

     刘墉这时插话道:“纪大公子布衣白身,还未曾入仕。

    不过纪大公子乃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呀!”刘墉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纪晓岚才华的赞赏。

     “小二‘上好茶’!”郑燮一听刘墉这么一说,兴致盎然。

    “今日本官请客!”,可不是他敢说请客嘛!几壶茶,几碟点心也花不了那几个钱儿。

     纪晓岚一听又鼓掌说道:“佳对!佳对!真乃是绝佳好对!” 众人一听他又来了一句“绝佳好对”都有点懵,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刘墉忍不住问他为啥这样说。

     纪晓岚答道:“刘大人用了‘坐、请坐、请上坐’六个字组成了一上联,而郑大人用了‘茶、上茶、上好茶’六个字做下联对上了刘大人的上联,这上下联对仗工整,且寓意深刻!通过这简单的几个字,把待人的不同态度和层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乃是一层一层观人、一层一层待客呀!哈哈哈哈”说罢哈哈大笑,那笑声在茶摊中回荡。

     众人一听,仔细琢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