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渊阁儒士修大典 乾清宫解缙上奏疏(5)

关灯
    几个人一起笑起来。

    陈济不去接解缙的联,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济乃山野草民,不懂朝堂大事, 解学士还须多加指点。

    窃以为,皇上所做之事实系惠及子孙千秋万载之鸿业,深为钦敬,也思得一联以概之,不知当否,请皇上和各位大人斧正。

    上联是:‘百代正韵称绝唱’,下联是:‘千古修书第一人’。

    ”“刚来两个多月,就会转着弯拍朕的马屁了。

    ”永乐笑道。

    五十岁的陈济颇有些发窘,低着头,一双大眼忽闪着不知所措。

    解缙忙说:“他是真出于对陛下宏图伟业的钦佩,才有如此感怀,我看把上联的‘称’字改为‘是’字,更为妥帖,皇上看呢?”“书还没修完,就开始贴金了?”道衍虽不满意解缙得意后的随性,但佩服皇上用解缙修书是用对了人,也赞同解缙为皇上选了一大批能修书和会修书的人,他也希望这种气氛长久下去,形成一股温暖和煦的飓风,一扫文人心中愤怒的阴霾。

    他虽居总裁之首,却不常在这里,他还兼管着僧禄司等许多事,乐得把琐事推给解缙等人。

    见皇上看他,忙说:“臣这些日子一直在和古籍打交道,翻阅了不少同类书籍,是书若成,称‘千古一书’实不为过,陛下正在做着千古不朽之鸿业。

    ” “行了,朕今天高兴,不和你们计较,再走几处看看。

    ”永乐一行出来,道衍说:“皇上,陈济的小弟是大理寺卿陈洽,两人相差十几岁,陈洽事之如父兄,他却弥自谦抑,没有一丝盛气以凌人,所居蓬户苇壁,仅蔽风雨;所为危坐终日,手不释卷。

    臣很感慨,若人人都有这等居安思危之远虑,后世子孙自然福泽不浅啊!” 永乐颔首。

    刘季箎面无表情,解缙默然不语,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秉性使然,这也是后来在二人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悲剧的原因。

     “臣王景参见陛下。

    ”永乐到了王景的房间,说声“免礼”。

    看着眼前这个干瘦的老者,道衍介绍道:“洪武年间,他是以博学应诏来朝的,朝享乐章, 藩王朝觐的仪礼均出自他的手,前朝曾做过《太祖实录》的总裁官,所以,臣荐了他。

    ”“那就是官复原职了?”永乐开着玩笑。

    “臣不敢!”王景又慌忙跪下了,官复前朝的原职,这等玩笑可不是谁都敢开的。

    “嗯,朕记起了,建文阖宫自焚,是你向朕进言用天子之礼安葬,礼当其时其事。

    ”“正是微臣。

    ”“博学之人自有博学之用,众臣都言,朕在做着千秋之伟业,何止朕一人,是列位总裁,是数千儒士,你这个新总裁,要往朕的伟业上多添砖、多加瓦啊。

    ”“臣在所不辞。

    ”“起来吧!” “臣胡俨参见陛下。

    ”“又一个博学之人!”永乐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