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设内阁微臣预机务 开科举星宿聚翰林(2)

关灯
    自己的思路,畅言道:“朕对儒学之渊源流派也略知一些,为正本清源,以正后世子孙视听,朕还要仰仗天下文士在儒学归宗上编辑一些书籍,学学大师朱熹,做一个儒学皇帝。

    好的,可着曾棨下去了。

    ” 永乐稍事休息,又陆续测试了周述、周孟简、周枕等十数人,午后又测试了李时勉等数十人,问话也越来越简单,到后来,有的只是到殿里叩见一下,有的是几个人一起进殿。

    大致用了四天多的时间,共计四百七十二名进士通过了在奉天殿由皇上主考的殿试。

     “朕欲定一甲前三名是曾棨、周述、周孟简,杨相放在二甲第一名,几位看看有何不妥?”解缙、黄淮交换了一下眼色,未及说话,李至刚拱手道:“陛下深谋远略,不仅重文学,更重经邦济世,远非臣下可以虑及。

    ” “二位主考官的意思呢?”见解缙、黄淮沉默不语,永乐问。

    “臣也没有异议。

    ”皇上提议,礼部尚书附和,这还有什么可议论的?不过,解缙的心里还是觉着杨相文采飞扬,剔除出一甲有些可惜。

    “那就这样定了,”永乐把大胡子一甩,意气风发,“一甲曾棨、周述、周孟简,曾棨任翰林院修撰,周述、周孟简任编修,赐三人进士及第;二甲杨相等三人,赐进士出身,杨相及以下段民、周枕、李时勉等五十人、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再选二十人到各部院司任观政,其余诸人分赴各地官学,充补教谕,着礼部、吏部去办。

    ” “臣领旨。

    ”蹇、李二人答道。

    “大绅,翰林院的六十人中不乏才资英敏之辈,留心一下,朕还想选一些人就学文渊阁,既为国家储备人才,又帮你修了书,卿以为如何?”“谢皇上恩典。

    臣也正有此意,欲从状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庶吉士杨相等六十人中选二十八人,以应上苍之‘二十八宿’,以证陛下飘香之翰墨。

    ”“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

    就依爱卿所奏,仔细遴选。

    ”永乐犹豫了一下,意犹未尽,目视前方,有些怅然,“四百七十二名进士中,已有三成年近花甲,而朕未见的落第举人中,更不知有多少双鬓着萱。

    皓首穷经,苦读一世,或可无半点功名,弄得老婆子都瞧不上,唐时女人就说什么‘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归近夜来’的话。

    女人都来羞辱,男人情何以堪?故朕决定,由你二人对落第举子再试一次,择文辞和书法优等者录用,充实修类书之人,世上也会少一些被老婆奚落的人。

    ”皇上此举出乎所有人意料,众人大受感动。

    “陛下善待文士和宽仁之心昭彰日月,臣在这里替天下文士给皇上叩头了,愿吾皇万岁、万万岁!”解缙的声音都有些潮润了,和黄淮一起规规整整给皇上行了一个大礼。

    “起来吧!朕怜惜的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文人,不是个别人,对那些贪赃枉法、犯了罪的,一样会严惩不贷!皇宫外还有几百号人等着殿试的结果呢,礼部速去安排宣旨发榜。

    ” 永乐有些倦怠,直了直身子,看着殿外大好的春光,想象着就要分赴各衙门的士子,苦中犹乐,“朕在这奉天殿里坐了四天多,为我大明遴选人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天光已交申时,今日,几位和状元曾棨就陪朕在武英殿用膳,也算是朕略备薄酒劳慰各位和两位主考官,顺便让那位状元郎亮亮相;明日放榜后,李至刚主持,礼部循例宴请天下贡士,记得朕敕谕进士们的话,有此两宴也就够了,莫学唐人,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搞什么拜谢座主、杏林、闻喜、樱桃诸宴,春风得意过了,就不知自己是谁了,还是平日滋味的好。

    ” “陛下英明。

    ”几个人承旨道。

     喜欢武英殿请大家收藏:()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