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3)

关灯
    永乐的同母弟弟,在兄弟中最亲,五弟这是第二次催他了,可他有他的想法,听了赵彝的奏述,默不作声。

     “老将军镇远侯顾成从贵州上表,伏愿皇上早立东宫,以定国本,副理万机,永安宗社,使天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 “知道了!”没等他读完,永乐重重地甩出了三个字,他不想就此事再听什么表章聒噪,更不想议论,就想着马上散朝,遂沉着脸道,“诸位还有他事吗?” “陛下即位已一年有余,储君虚位,为臣心下不安啊!”兵部尚书金忠站出来,还是揪住此事不放。

    也就是和皇上往日的燕邸私交,否则,谁敢触这个霉头! 永乐即位后,原世子朱高炽仍留守北平,次子高阳王朱高煦镇守开平,基本上维系了靖难时高炽留守、高煦出征的格局。

    论战功,高煦略胜一筹,但守卫北平、以转运粮草高炽也是功不可没。

    以金忠为首的文人们赞成立嫡以长,心向高炽。

    而高煦长期随父亲出征,就好像是他为日后做铺垫而故意制造出的场景一样,父亲几次濒危都是他及时赶到,救驾成功,那种上阵父子兵的感奋和悲喜交集,据说永乐当即许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淇国公丘福等因和高煦脾气相投,又长期在一起,耳鬓厮磨,因而形成了心向高煦的武人派。

     “皇上是该考虑立太子的事了!”金忠一说,丘福马上附和,说的虽是一件事,似乎挺和谐,但两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人选。

    接着,蹇义、解缙和怀庆长公主的驸马王宁等大臣也出班奏请册立皇太子。

     不愿听什么,偏来什么,永乐眉头紧蹙,青筋突兀,强压心头之火,不悦道:“列位臣工的表章朕已御览,但朕也多次说过,长子高炽虽有仁厚之德,然未经历练,智识浅陋,朕正在咨求四方贤达辅导,以长其学问。

    诸位为国家社稷着想,一片忠心,朕甚欣慰,”他环视一下众人,不等他们说话,遂道,“朕坐时太久,身体不适,需回宫歇息一会儿,散朝。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散朝——”黄俨好听的一声喊,扶皇上站起,走向便殿,结束了一个众人翘首、而皇上拿不定主意的尴尬:他心仪高煦,却又没法说。

     扯到了议立太子的事上,皇上不高兴,李至刚没法跟去说自己的家事,他怅然地站在武英殿的御座下,望着高高的、镂空的藻井,若有所失。

     天色灰蒙蒙的,雾气笼罩,半明半昧,潮湿而寒冷,再没有了前几日阳春三月的灿烂。

    从早晨言事几近正午,永乐确实有些累,用过午膳,想在便殿里小憩一会儿,准备下午的午朝。

    但他怎么也睡不着,立太子之事真的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了,纠结成团,越理越乱,那股劲过不去,他干脆坐起来,斜倚在锦被上,闭目沉思。

     建文四年六月,由他发难的靖难之役结束,燕军攻下南京,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他这个在北平蛰居了二十年的燕王坐上了大明王朝皇帝的宝座,年号永乐。

    不久,就有人上表,请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但他的心倾向于二儿子朱高煦,却又不合宗法礼教,便以长子高炽“德业未进”来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