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8)

关灯
    勤俭之风传之后世。

    ” 永乐“嗯”了一声,嘴角浮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永乐顿了顿,又说,“经筵的事就这样定了,从下月开始,由大绅先从《尚书》讲起。

    朕的感触是,《尚书》列五经之首,是上古之历史文献,多有为政之大要,追本溯源嘛!朕几次讲过,帝王之学识贵在切己而实用,经筵之重要放在为政和治世之道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要在一些虚言文辞上花工夫。

    朕之所以钦定讲义,还要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强调,盖因此间学问关乎子孙后世治世之德能,非同小可。

    秦始皇教太子以‘法’治,晋元帝授太子以《韩非子》,均是强其一点,不顾其余,倒把真正的帝王之道放在一旁、废而不讲了。

    所以经不住风雨,遇乱遽亡,其教训刻骨铭心。

    列位谨记,朕要你们把太子教成一个好皇帝,而不是一个好博士。

    ” “臣等谨遵圣谕,不负陛下托付之意。

    ”第一天做太子,永乐也是有意让高炽见识一下处理朝事,于是又滔滔不绝:“为治贵在识得大体。

    几日前,一篇奏疏中一字之误,言官马麟喋喋不休,琐碎甚矣!被朕好骂了一通。

    吏治文书,业脞积累,人的精力时有不达,错谬原本难免,朕当时即说:‘今后有数目日月等字错谬的,从旁改注,错处用印就行,此等琐事今后不必奏闻。

    ’还是这个马麟说,奏疏内有直言其事而不称‘臣’者,此类目无君王之辈应该议罪。

    议什么罪?臣下有几人敢慢待皇帝,或许一时着急疏漏,绝非故意所为,谁见了,写在旁边就是了。

    ” “好一副率土之滨的博大心胸!陛下之宽泛非臣下所能及,如此一来我大明之文采飞扬矣!”蹇义赞着,所有文臣也都随声投去无限的欣慰和赞赏,当然也免不了奉承之嫌。

    此时,惟有丘福插不上话,干脆一言不发。

    他想不明白,一群酸腐文人的酸论和吹毛求疵的谬论有什么值得皇上这么看重的,写不写“臣”有那么重要吗?建文的臣子景清毕恭毕敬,还不是带刀上殿,欲置今上于死地吗!到最后,还得说刀把子最管用。

    想着五大三粗的汉王朱高煦,他又瞥了一眼太子,用的了五年吗?汉王还不叫他滚出文华殿,能做个藩王也算他的福气了。

     喜欢武英殿请大家收藏:()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