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救岳丈尚书遭贬职 延朱雀君臣说求贤(2)

关灯
    “用非其人是吏部之错,不究既往是陛下仁德。

    ”蹇义忙躬身道,“今后吏部铨选官员当逐一甄选,辨其优劣长短,务使人尽其才。

    然人事丛脞,其中也难免填委之嫌。

    凭臣多年之观察,郡县官员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三年考满,郡县或有兴利除弊之大举,可能又顾虑光阴长短,担心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而不愿作为,或只搞一些小而容易见效的。

    就拿治黄来说,一二年里怕是很难奏效,后续工程还会不少;也有因天灾人祸怕影响考绩而隐瞒不报的,如河南邓州一带的疫情。

    如此一来,大家光想了治绩,遭难的当然是百姓了。

    ” 蹇义所言甚是,一语破的。

    永乐过去和蹇义接触不多,对他也只是大致了解,此人不仅为人诚实,值得信赖,看事情也一针见血,关键时候敢说话,放在吏部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以后的很多年,其他部里甚或设了两个尚书,只有吏部一直是蹇义一个人。

     蹇义初名蹇瑢,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

    太祖觉得蹇姓稀奇,又是老山背后的四川巴县考来的,殿试时就和这个二十岁出头、土里土气的小伙子开了个玩笑:“蹇瑢啊,春秋时秦国有个叫蹇叔的大夫你知道吗?” “学生知道一些,他一身智谋,文武双全,经百里奚推荐为大夫,为秦国强大奠定坚实基础。

    ” “那巴蜀与秦陇相接,朕估摸着你该是蹇叔的后裔,受先祖启迪,来辅佐朕的。

    ”言毕,太祖诡秘地一笑,观察蹇瑢的表情。

     时下风俗,特别是中举、中进士的文人才子,恨不能攀上个知名的祖先光耀一下,但蹇义从来就没往那儿想过,只想凭自己的十几年苦读走进奉天殿,成为天子门生。

    听了皇帝的话,他竟十分尴尬地窘在那里,涨红了脸,既不能违心地说是;也不能去纠正皇上。

    蹇义淌着汗,半天说不出话。

     太祖生性多疑,觉得大臣们都不可信,因而设了个锦衣卫暗暗监督,今天见了这么个诚笃的、不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小伙子,非常喜欢,和颜悦色道:“‘瑢’乃金玉之碰,虽声声悦耳,然属空也!你却实在,不会自我贴金,朕看你不适这个‘瑢’字,换个‘义’字好,你的字叫宜之,用来解释‘义’字更合适。

    ” “臣躬谢皇上赐名,就改成蹇义。

    ”蹇义被授予中书舍人,从此留在了皇帝身边。

    蹇义中等个头,身材匀称,双眼闪动时充满智慧。

    他是从书堆里钻出的进士,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历朝历代兴衰典故烂熟于心,为人又敦厚质直,缜密随和,老成持重,从善如流,因而大受太祖喜欢。

    按照太祖的意思,建文帝一即位就超擢他为吏部侍郎,进到了国家大员的层面。

    品秩高了,眼界宽了,令人烦恼的事也接踵而来了。

     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外兴大师削藩伐燕,文学博士方孝孺内改章程制度,甚至,连个紫禁城的城门都要仿《周礼》换个叫法,蹇义很不以为然,可作为新拔擢的官员,他又不能一概唱反调,所以,只能随人流上朝下朝,默默无闻,一言不发。

     “超擢”的本身就让人眼红,适逢国家纷乱之际又毫无建树,拔擢你干什么?高处不胜寒,蹇义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