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3)

关灯
    水独望机?’范公佐越灭吴,浪迹江湖;不数年又成巨贾,三散其金;大才横溢,驾轻就熟,若遇心胸博大的明主,如秦一样国富民强,称霸中原,又岂在话下?说不定,我等今日也不必为太湖水涝而伤神了。

    ” “古人之遗憾,才是我今日之作为,”李庆道,“众人携手,众心成城,经我等之手,八百里太湖波澜不惊、气象万千的日子不远了!” 原吉高声叫好。

    他不懂水利,但皇上把他派到这里,他就要成为一个水利专家,悉心筹划,激越众人。

    群情激昂,万众一心,才是成功的根本。

    就像一艘大船,朝廷掌舵,众人划桨,还担心它不劈风斩浪吗?原吉接着李庆的话,进一步调动大家的情绪,举目远眺,昂扬道,“波澜不惊,气象万千,这就是本官治水的最高境界。

    太湖之水蓄而以利农,又不至水滞而伤农。

    苟使天公作美,我等疏治后,这三万余顷碧波荡漾的太湖,鸥鹭嬉戏,浪舞鱼飞,不惟朝廷贡赋有了保障,近湖百姓更可享鱼米之乡的万世之利!” 大家的心绪终于回转了。

    袁复站在船头,一直东望,而不管大船开往什么方向。

    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三江”、“三江”。

    他来协助原吉治水,离开那个整日里乌烟瘴气的大理寺,他的心一下子就敞亮了。

    他世居松江,对太湖习性有着很深的了解。

    何时涨,何时落,三江之水势于太湖的影响,全都了然于心。

     “第一江的吴淞江,古称松江,”少卿袁复率先把原吉的话落在了治理的谋划上,“由太湖至大海长约二百五十余里,广一百五十余丈,从吴江长桥至长洲,东经昆山、嘉定至上海,合大黄浦入海。

    第二江的刘家河,古称娄江,从临太湖的吴县,经苏州府城的娄门,过昆山至太仓刘家港入海。

    第三江的大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