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从心所欲院使告老 裁冗衡钞尚书履新(3)

关灯
    他想起今上即位时对亲王弟弟们的赏赐,恨不能把个国库掏空了以证自己亲亲之心,但赏赐毕竟有限,章制才是根本。

     “假先帝不改,皇上也不改,捉襟而肘见了,陛下的子孙再做这件事时,一句‘祖制不得更改’,岂不是使皇上处于两难的境地?” 永乐一笑。

    虽然他当年对郁新的大减亲王禄米之制也不满,但今天,站在皇帝的视角看,太有必要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享祚绵远,才有亲王的长久受益。

    他静下心,继续听原吉的探究。

     “继太祖之后,皇上也是建法立制之人,势不容辞,故臣想多说几句。

    陛下即位以来,筹建北京,两京供应,河海转运,所需远远大于过去;此外,臣之巡视、采访及治水、治蝗,和州县官吏接触不少,深感各衙门人浮于事,积弊甚多,有这么几个法子陛下看是否合适。

    第一就是裁冗员。

    大明开国数十年来,国力日强,人丁兴旺,然各部院及地方衙门都出现了挂名闲差和许多没有多少事可做的书办、杂役,任其所为,靡费无算。

    所以需归拢事务,裁撤冗员。

    以每个衙门减十人算,全国一到四品的官衙也有百十个,就会少了上千个吃闲饭的人。

    以每人每月一石俸米算,朝廷每月就会少支出一千多石,而这一千多石是三十个六口之家半年的粮食,能养活一千个军士一个月。

    这一千多人若是去种地,每年增个几千石不成问题。

    何况,五品以下的衙门还有不少呢?” 永乐满意地看着夏原吉,微微颔首。

    他在北平时,和当地三司的官员接触不少,但对衙门内部的人和事不甚了了,经夏原吉一提醒,还真觉事不小,官养之硕鼠也! “第二是严盐法。

    国初以来,分别在广东、海北、四川、云南等产盐之地设立了七处盐课提举司,专营食盐,洪武中期岁办大引盐三十五万二千余引、一亿斤左右,至洪武末已不足二十五万引。

    原因是权贵之家参与图利,唆使子弟偷运私盐,既坏国法,又使国家蒙受巨额损失。

    臣以为,此事关系国家收入和边防安危,执法要严,无论公侯勋戚,有犯者一律逮治。

    就像太祖时痛杀驸马欧阳伦,杀一儆百,毫不留情。

    ” 夏原吉发狠的劲头永乐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个说话都不高声的人,说起杀人,说起惩治私盐贩,竟毫不手软,大出他的意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