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进阶之路:同窗友谊与观念碰

关灯
    国戚多,衙门多,所以京官多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渴望能从荫桓那里得到答案。

     荫桓神秘地压低声音,仿佛在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你只说对了一半。

    京城实职官员只有一成,其他赋闲在家待再分配的官员占一成,其余捐纳官衔未获实职等补缺的占八成。

    ”他的声音低沉而神秘,仿佛将李准带入了一个神秘的官场世界。

     李准吓了一跳,不禁提高了声音,那声音中充满了震惊:“等候补缺的官有这么多?”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对京城官场的复杂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荫桓笑了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接着问道:“你听说过朝廷的捐纳吗?”这个问题就像是一把钥匙,似乎要打开一扇通往神秘官场世界的大门。

     李准老实回答:“没听过。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对这个陌生的词汇充满了好奇。

     荫桓神秘兮兮地说:“清朝通过捐纳获得官衔的人数,至少是现任实职官员的十倍。

    所以才说,在北京随便往公厕扔块石头,就能砸中一个县令。

    ”他的话让李准对京城官场的混乱和复杂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李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哦,好多人花了银子还没当上官。

    ”他的心中对那些通过捐纳获得官衔的人产生了一丝同情,同时也对官场的这种现象感到深深的无奈。

     荫桓接着问:“听说外地人到了广东才觉得自己钱包瘪,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又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李准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广东沿海农村普遍种植蚕桑,织丝绸出口西洋,都赚了大钱。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为自己家乡的繁荣感到骄傲。

     荫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有句话,可能唐突冒犯你,你可以不回答。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和尴尬。

     李准诚恳地说:“荫桓,没事。

    你爷爷是我父亲的老师,我俩又是同学,你尽管说,我一定老实回答。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和坦率,展现出他的大度和豁达。

     荫桓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家在广东算有钱人家吗?”这个问题让气氛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李准稍加思索,大方地说:“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基本温饱不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他的回答既真实又谦逊,没有丝毫的炫耀和隐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荫桓不经意地说:“哦,经济条件这么好,你父亲官薪并不高吧?难不成你父亲有捞钱的法子?”这句话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