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留下了明晰的面目。

    表现主义画家不再把再现自然作为艺术的首要目标,因而摆脱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艺术的传统。

    他们宣称直接表现自我和主观意象是所有艺术的唯一目的。

    线条、形体和色彩之所以被采用,全因它们有表现的可能性。

    为了宣泄更强烈的感情可以牺牲平衡的构图和美的传统观念,扭曲便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主义在德国成为一种风潮。

    战后的青骑士成员的作品变得更加抽象,对年青一代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法国,表现主义仍生存在夏加尔和史丁的作品中。

    斑点派和抽象表现主义都与表现主义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张雅春) skbshge 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 法国现代画派。

    第一幅具有野兽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马蒂斯在1899年左右完成的。

    1905与1906年间马蒂斯等画家在巴黎举行画展,因其表现方法越出常规,被评论家指为“野兽群”而得名。

    人们习惯上也称野兽主义为野兽派。

    野兽派的历史很短。

    到1908年,野兽派作为一个运动已不复存在。

    这一流派提倡用单纯的色彩,注意吸收波斯绘画及东方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色调运用既讲究表现又考虑结构。

    野兽派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形式,同时对表现主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过很大的影响。

    它的影响力在20世纪的头几年表现主义在德国成熟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杜非、弗拉芒克、勃拉克等。

    (张雅春) skbshge 桥社 桥社(DieBrücke) 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艺术家小组。

    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

    首创成员是三个年轻的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学建筑的学生:凯尔希纳、施米特一罗特鲁夫和赫克尔。

    1906年,诺尔德、佩克斯坦、牟勒等也加盟“桥社”。

    他们在工人区租了一间空余的车间,情投意合地开始创作。

    1906年,赫克尔在建筑营造商那里为“桥社”觅得了一个展厅。

    也就在那里举行了“桥社”历史上第一次展览。

    这次展览,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问世。

     “桥社”的成员们认为:绘画应该表达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

    他们在1906年发表的纲领性宣言中说:要“直接地、不加歪曲地”表达他们的艺术。

    “桥社”的画家们熟悉并赞赏高更,凡·高,神往于他们的颜色世界。

    “桥社”的艺术家们崇尚原始艺术,偏激地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和生命力。

    “桥社”成员的基本经验是:渴望宇宙和自我溶合;所以,煞费苦心地寻找人之初、自然之初的和谐与统一。

    “桥社”的作品形式夸张、粗犷,甚至极度变形、抽象,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硬朗、短促的线条,有力的四角形的轮廓,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