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关灯
小
中
大
风格的社会现实主义。
(施选青) skbshge 艾弗里 艾弗里(MiltonAvery,18931965) 美国画家。
生于纽约阿尔特玛。
主要通过自学成为画家。
1935年首次在纽约举办个展。
受马蒂斯后期风格的影响,运用明亮、宁静的色彩,简化以至变形的基本形作画。
多作人物画,常以女儿玛奇为表现对象,是美国3040年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之一。
晚年转向风景画,尤其喜画海岸风景,画面虽有依稀可辨的形体,但组合愈趋抽象,在简洁、温柔中自然地流露出抒情意趣,如代表作品《游泳者与日光浴者》等。
1960年在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举办个人回顾展。
(施选青) skbshge 比西尔 比西尔(JuliusBissier,18931965) 德国画家。
生于西南部的夫赖堡。
1929年开始绘抽象画。
他早期的风格与2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现实主义性质的绘画有联系。
这种绘画风格后又被称作“新客观现实派”。
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开始做小型的精致的绘画,用书法式的自由手法作画,保持了克利的精神,使那些水粉画和蛋彩画显得透明自如,富有诗意。
他举办过多次展览,与德国画家包梅斯特和施莱莫相交,前者曾是立体主义画家后转向抽象绘画,后者的绘画与许多流派有关而雕塑则从超现实主义走向抽象构成主义。
1939年,比西尔独居于德国与瑞士边境的菩登湖畔。
(徐虹) skbshge 米罗 米罗(JeanMiro,18931983) 西班牙画家。
出生于巴塞罗那。
早年崇拜马蒂斯与毕加索。
自幼能以立体主义手法作几何图案;并从马蒂斯那儿学习了对色彩的大片平涂的技巧。
他经常在巴塞罗那观看美术展览,对巴黎流行的先锋派艺术很熟悉。
1919年初次赴巴黎,得到毕加索的热情接待,并与法国艺术界的其他重要人物交往。
当毕加索创作出《格尔尼卡》之时,米罗也开始了他的抽象名作《人投鸟一石子》的创作。
二次世界大战时,他避居马略卡岛的帕尔马。
1942年,他开始创作一些标题为“星座”的小幅作品,他的符号化、结构化与抽象的立场,引起艺术家的关注。
特别是他的星座画于1945年在纽约的皮埃·马蒂斯艺术馆展出后,竟引发出美国画家对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的兴趣。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年轻一辈的美国画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米罗艺术中的绘画成分在很大程度上由象形文字或表意符号组成。
他的图画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作为象形文字或汉字阅读。
他的图画是书写等同于描绘,符号等同于概念,等同于形式。
米罗的风格可称之为象形文字的风格。
”这是《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对米罗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他与书法的内在关联。
他的《两要人同恋一女子》、《乱发女人向渐大的月亮致意》两幅画中的女性形象,与中国方块字的“女”字很相像。
其他如鸟、星、女人等在米罗的画面中通过不同的象形文字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米罗本人并不讳言他的创作曾得益于中国的书法与文化传统。
他声称:“我看不出诗歌与绘画有何区别。
有时我为画题诗,有时为诗配画。
中国的文人学士不也是这样做的吗?”米罗后期的作品又有了发展变化,从书法符号中提炼出的那种线条形式,逐渐地演变为接近于规律化的直、曲、圆、椭等几何形状,并成为他表诉内心的特定符号。
这些当然不能说即是书法本位的表现,但这种热衷于象形文字符号,注重线条与结构符号的造型意蕴,对于西方人原有的美术观念而言,毕竟是一种变革与突破。
(陈振濂)
(施选青) skbshge 艾弗里 艾弗里(MiltonAvery,18931965) 美国画家。
生于纽约阿尔特玛。
主要通过自学成为画家。
1935年首次在纽约举办个展。
受马蒂斯后期风格的影响,运用明亮、宁静的色彩,简化以至变形的基本形作画。
多作人物画,常以女儿玛奇为表现对象,是美国3040年代有名的人物画家之一。
晚年转向风景画,尤其喜画海岸风景,画面虽有依稀可辨的形体,但组合愈趋抽象,在简洁、温柔中自然地流露出抒情意趣,如代表作品《游泳者与日光浴者》等。
1960年在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举办个人回顾展。
(施选青) skbshge 比西尔 比西尔(JuliusBissier,18931965) 德国画家。
生于西南部的夫赖堡。
1929年开始绘抽象画。
他早期的风格与2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现实主义性质的绘画有联系。
这种绘画风格后又被称作“新客观现实派”。
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开始做小型的精致的绘画,用书法式的自由手法作画,保持了克利的精神,使那些水粉画和蛋彩画显得透明自如,富有诗意。
他举办过多次展览,与德国画家包梅斯特和施莱莫相交,前者曾是立体主义画家后转向抽象绘画,后者的绘画与许多流派有关而雕塑则从超现实主义走向抽象构成主义。
1939年,比西尔独居于德国与瑞士边境的菩登湖畔。
(徐虹) skbshge 米罗 米罗(JeanMiro,18931983) 西班牙画家。
出生于巴塞罗那。
早年崇拜马蒂斯与毕加索。
自幼能以立体主义手法作几何图案;并从马蒂斯那儿学习了对色彩的大片平涂的技巧。
他经常在巴塞罗那观看美术展览,对巴黎流行的先锋派艺术很熟悉。
1919年初次赴巴黎,得到毕加索的热情接待,并与法国艺术界的其他重要人物交往。
当毕加索创作出《格尔尼卡》之时,米罗也开始了他的抽象名作《人投鸟一石子》的创作。
二次世界大战时,他避居马略卡岛的帕尔马。
1942年,他开始创作一些标题为“星座”的小幅作品,他的符号化、结构化与抽象的立场,引起艺术家的关注。
特别是他的星座画于1945年在纽约的皮埃·马蒂斯艺术馆展出后,竟引发出美国画家对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的兴趣。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年轻一辈的美国画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米罗艺术中的绘画成分在很大程度上由象形文字或表意符号组成。
他的图画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作为象形文字或汉字阅读。
他的图画是书写等同于描绘,符号等同于概念,等同于形式。
米罗的风格可称之为象形文字的风格。
”这是《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对米罗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他与书法的内在关联。
他的《两要人同恋一女子》、《乱发女人向渐大的月亮致意》两幅画中的女性形象,与中国方块字的“女”字很相像。
其他如鸟、星、女人等在米罗的画面中通过不同的象形文字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米罗本人并不讳言他的创作曾得益于中国的书法与文化传统。
他声称:“我看不出诗歌与绘画有何区别。
有时我为画题诗,有时为诗配画。
中国的文人学士不也是这样做的吗?”米罗后期的作品又有了发展变化,从书法符号中提炼出的那种线条形式,逐渐地演变为接近于规律化的直、曲、圆、椭等几何形状,并成为他表诉内心的特定符号。
这些当然不能说即是书法本位的表现,但这种热衷于象形文字符号,注重线条与结构符号的造型意蕴,对于西方人原有的美术观念而言,毕竟是一种变革与突破。
(陈振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