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太子锋芒毕露,韦承庆谏之

关灯
    鞭,在一旁仔细观摩指导。

    看到表现优秀的部队和将领,他会当场高声赞扬,给予丰厚的赏赐;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他也会立刻指出,详细地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一些来自异域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理念,如团队协作训练,让士兵们在相互配合中增进默契;心理抗压训练,使士兵们在面对残酷战场时能够保持冷静。

    通过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士兵的综合素质。

     在武器装备方面,李贤更是加大了研发和改进的力度。

    他下令在京城郊外设立专门的武器研发机构,那是一片占地广阔的工坊,里面汇聚了一批精通机械制造、冶金工艺的能工巧匠。

    工坊内,炉火熊熊,烟雾缭绕,工匠们日夜忙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他们对现有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良。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终于研发出了新型的弓弩,这种弓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能够在战场上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他们还改进了铠甲的制作工艺,选用了更加优质的材料,使得铠甲不仅更加轻便,而且坚固异常,能够为士兵们提供更好的防护。

    同时,李贤注重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生产,他亲自参与制定了武器的规格和型号,确保每一件武器都符合统一标准,便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和装备更换。

    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性,他派人远赴西域,引进了优良的战马品种,那些骏马身姿矫健,嘶鸣声中尽显豪迈。

    他还为骑兵配备了更加精良的马具和武器,让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如虎添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举措如同神奇的魔法,使得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边境线上,原本略显松散的防御变得坚如磐石。

    然而,这魔法的光芒也刺痛了一些老牌军事贵族的眼睛,他们在军中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因李贤的改革受到了严重削弱。

    这些贵族们在府邸中暗自聚会,面色阴沉,心中满是不满。

    他们在暗中谋划着,试图寻找机会,夺回失去的权力。

     在民生方面,李贤心怀苍生,一心想要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深入民间,走访各个村落,看到百姓们在繁重赋税下艰难生活的场景,心中满是不忍。

    于是,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降低了普通百姓的赋税,让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能够稍稍喘口气,家中的粮仓也渐渐充实起来。

    同时,他加大了对富商巨贾的税收监管力度,那些平日里凭借财富肆意妄为的富商们,如今再也无法轻易逃避税收。

    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街头巷尾都传颂着太子的仁德。

    然而,这春风却吹进了富商们的眼中,让他们心生怨恨。

    他们在豪华的府邸中,眉头紧锁,商议着对策。

    一些富商开始在朝堂上寻找代言人,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李贤的改革继续推进。

     在朝堂政务处理上,李贤更是毫不留情,宛如一位公正严明的审判者。

    对于那些尸位素餐、每日只知在朝堂上混日子、办事不力的官员,他绝不姑息,直接予以撤职查办。

    朝堂之上,他目光冷峻,宣读着那些官员的罪状,声音坚定有力。

    对于一些长期积压的疑难案件,他亲自过问,坐在那堆满文书的案几前,仔细翻阅每一份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召集相关人员,详细询问案件的来龙去脉,经过深思熟虑后,快速给出公正的裁决。

    他的果断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原本有些散漫的官员们,如今都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太子惩处。

    然而,这种高压态势也让不少官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在私下里,对李贤的改革议论纷纷,心中满是不安。

     就在李贤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位名叫韦承庆的官员站了出来。

    韦承庆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不阿,在朝堂上一直以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