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年5月12日 澳门—香港

关灯
    第九十一章 1963年5月12日 澳门-香港 沈岳很早便醒了,但他不想起身,离开早饭时间还早。

    澳门中央监狱的床谈不上舒适,但却平坦干净,足够睡个好觉了。

     澳门太小,没有专门的看守所,重要嫌犯、已判决的犯人和临时拘押的人都集中在中央监狱,只不过拘押监区不同,临时拘押的人员也不用穿囚衣。

    这间狱室远离其它监区,有独立的卫生间,甚至还有一个单人沙发,看来是为重要犯人预备的。

    一日三餐也有看守专门送来。

     刚进来头几天,他反复思索推演,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导致计划的全面崩盘,不仅高棉组凶多吉少,连葡澳当局也为此大动干戈,他判断香港站可能也会受牵连。

     开始,他把疑点集中在高棉组和澳门站内部。

    依据在于只有澳门站的人知道他的确切住址和假身份;而高棉组出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共谍渗透了。

    张沛芝回台时曾经汇报说,高棉组一年多时间已发展到40多人,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可是,澳门站从陈明远以下并不了解湘江计划,高棉组根本不知道他沈之岳已抵达澳门,高棉组与澳门站之间又没有任何横向联系,而香港站只负责后勤保障并不知晓计划执行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方案。

    如果各自独立行事的三地同时出事只能说明一件事,湘江计划确实引发了大陆的雷霆之怒,在早已全面掌握了湘江计划内容的情况下,选在代表团到达之前进行收网,并督促港澳当局同时采取行动,全面摧毁计划的指挥机构、执行机构和保障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代表团的安全。

     渐渐地他开始怀疑情报局高层泄密的可能,毕竟全面了解湘江计划的人屈指可数,而参与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情报局和其他情报部门的派遣情工往往一踏入大陆便如泥牛入海,几十支空投或海上偷渡的武装人员也无一成功,他不寒而栗。

    但他没有确凿证据,只盼着早点回台后再启动调查。

     好在他心里清楚,澳门并没有专门的反间谍法案,何况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针对港澳,葡澳当局不可能把他怎么样,用不了多久就会乖乖把他礼送回台。

     他盯着天花板上的一块霉斑印记,越看越像昨天上午开庭时法官头上那顶滑稽的假发,不觉得无声地笑了笑。

    警方忙乎了几天,最后却仅仅以“持伪造证件非法入境”为由在简易法庭起诉,这聊胜于无的形式无异于告诉他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走人吧。

     他起身梳洗了一番,撑在沙发扶手一口气做了30个俯卧撑,这是他多年的习惯,能让头脑迅速进入兴奋状态。

    身后的铁门传来开门声,看守推着车送来了早餐,一同进来的还有监狱长。

    他手里拿着沈岳进来那天穿着的那套西装,看上去经过了干洗和熨烫,平平展展,干干净净。

     “孙先生,早啊!我来通知您,吃过早餐后,请换好衣服,去法庭聆讯。

    ” “谢谢狱长,洗熨得这么平整,我当新郎时都没穿这么干净。

    ”沈之岳边开玩笑,边接过西服。

     “孙先生,你的早餐。

    ”看守递过餐盘,上面有一碗粥、两片面包、一小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