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3)楠木:明故宫的主要殿宇都是木制结构,采用的木料主要是楠木。

     (4)会揖:六科(相当于监察部门)和内阁大臣作揖的日子,说白了就这是行政部门和监察部门在一块交流感情,免得闹得太僵。

     (5)庶吉士:相当于一个翰林院见习岗,考完进士的年轻人一般都会干几年。

     第12章仰见春台(五) 邓瑛没有想到这个时辰内阁还没有出太和门。

     看见前面的白焕放慢脚步,自己的步子也跟着慢了下来。

     天光黯淡的阴雨黄昏,二人都撑着伞,本就有肢体隔阂,实不该就这么相见。

     “老师。

    ” 这一声是在伞下说的,雨水劈里啪啦地打在伞上,白焕并没有听得太清晰。

     但他眼见着邓瑛放下伞,理袍在雨中跪下,向他行礼。

     青衣席地,见少年根骨,和当年翰林院拜礼时一模一样。

     白焕没有出声,却也就此站住,不再往前走。

     白焕的儿子白玉阳见父亲没有过来,便辞了六科的几个给事中,撑伞返回到白焕身旁,看了一眼伏身在地的邓瑛,又看向在伞下沉默的父亲,小心催促道:“父亲,没必要跟这奴婢一般见识。

    ” 谁知白焕却赫然冲他喝道:“放肆。

    ” 白玉阳被呵斥地一愣,忙低头道:“是,儿子放肆,只是还请父亲快一些,今日会揖,宫门已经晚闭了半个时辰,这会儿太和门上已经催第三回了。

    ” “让他再等。

    ” “这……” “等!” 白焕提高了声音,白玉阳不敢再劝,只得又往太和门上去了。

     雨水顺着邓瑛的领口不断地往他的中衣里灌,白焕不对他说话,他也不能说话。

     他毕竟不是张展春。

     张展春对邓瑛言传身教很多年,彼此熟悉到既是师徒也是忘年交。

     白焕和张展春不一样,他是个治学严谨,从不偏私的老翰林,在政治上又是实干派,在邓瑛心里,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一直有些尖刻。

     “以后不要再唤我老师。

    ” 这句话在大雨天听来,寒凉无情。

     邓瑛跪在地上,肩头一颤。

     “为何。

    ” 他没忍住,脱口问了出来。

     白焕声音不稳,“我不准你辱没了我从前最好的学生。

    ” 他说完这句话竟有些站不稳,蹒跚地向前踩了几步,邓瑛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