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关灯
    就比如说村松家的地吧,大约是60平米的样子,是一个6*10米的长方形,其建蔽率是60%。

    也就是说,60平米的土地上,建筑只能覆盖36平米,其他24平米只能空着。

     而60%的建蔽率其实已经很高了,正常情况下,凡是能用来居住的地域,也就是除了工业专用地域外,其他所有类型的土地,建蔽率都是最高只到60%的。

     当然,这个规定也不是从古就有,所以一些老房子就不符合建蔽率规定,而政府也不会因为这个拆房子。

    只是如果哪天房子需要重建了,就难免要‘减建’了。

    这也是林千秋上辈子看《全能住宅改造》之类的日本节目,奇怪房子那样了都要‘改造’,而不是重建的原因。

     实在是改造还可以维持原本的面积,重建就得严格按照规定来了,所以改造花比重建更多的钱也值得其实也不会多花,毕竟重建还得交重税呢。

     村松家的老房子,原来是两层,第一层就有60平米出头。

    至于说为什么60平米的土地,第一层可以有超出60平米的面积,只能说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宅地不止60平米,还包括了如今门前小巷的一部分。

     三年前重建时,因为‘接道义务’的关系,得保证门前通道有至少两米,再加上‘退线’,房子就‘收缩’了。

     所谓‘接道义务’,就是按照《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都市计划区域内的所有建筑用地都必须设置2米以上通路,并有与4米以上的大道相连接的义务’具体到村松家,他们家外门打开,就必须对着一条宽度在2米以上的通路,而这条通路外接的道路又必须在4米以上。

     老房子不符合这个要求不要紧,只是重建的时候就得为路让地。

    至于让多少,譬如通道只有一米,那两边房屋就要各让半米,使其达到2米的最低要求。

     ‘退线’则更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建房子的时候,不能压着地皮边界线来,得离边线至少半米。

    这样的话,和邻居之间就至少有1米的距离了。

    虽说1米远,还是‘握手楼’,但至少能喘口气了,而且真有什么意外,也多条通道。

     村松家原本是60%的建蔽率,但因为是钢筋水泥房,所以最终拿到了70%的建蔽率,一楼就最多可以修42平米了。

     如此再加上钢筋水泥墙可以薄一些(木墙很薄,但为了保暖等原因,不可能只有一层木板的,一般会做成夹层,这就比钢筋水泥墙厚了),还省去了柱子的麻烦,房间分割上也比木造房屋自由...最后还真就在一楼弄出了全套的三分离卫浴、客厅、带餐厅的厨房,以及一个卧室。

     至于楼梯、玄关这些,则根本不必说。

     然后这家楼上还有三个卧室,以及另一个抽水马桶和盥洗台二合一的洗手间...真的修得挺好挺方便的,在林千秋的感觉里,这样的房子出现在她上辈子那会儿也很正常而这就是最大的不正常了! 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没感觉,可只要突然来到几十年前的环境中,就什么都懂了!现在的日本,多的是老房子,而这些老房子可谈不到方便...这一点,看过《全能住宅改造》节目的,大概能理解一点儿。

    要知道,老房子是有很多奇葩做法的。

     “...房子就是这样了,林夫人你都看到了。

    ”村松太太领着林千秋、林美惠上下看了看房子内部,微笑着说:“主要是我先生,不愿意将房子分租,不然按照房间去租,这边很多大学生都是愿意租的...呵呵,他觉得学生们租房很不爱惜,还特别脏。

    ” 林千秋上下看了房子,不得不说,这是她看过的最满意的房子了。

    格局规划很合理,钢筋水泥结构,隔音、保暖一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