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关灯
    所以,如今朝堂中,能和太子分庭抗争的,只有二皇子一人。

     对这种情况,朝堂中并非无人有所猜测,但左右查不出证据,后又的确有皇子诞生,只好对此置若罔闻。

     依着祖训,所有皇子在一周岁都会迁居住进皇子所,直到封王后才会搬出宫去。

     这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二皇子。

     他未曾封王,就被赐了府邸,搬出了皇宫,看似离得皇宫远了,但只有当事人才知晓,有自己的府邸后诸事有多方便。

     皇子所逼仄,九个皇子都挤在其中,哪怕是后院女子都得挤在两个院子中。

     这只是一点,最重要的是,在皇宫时,万事都在圣上的眼皮底下,早膳多用了碗粥,都会传进旁人耳中,而出来后,难免于朝臣稍多有走动,才是重中之重。

     圣上对二皇子的行为素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叫朝臣心中生了些隐晦的猜测。

     在圣上的默许下,如今朝堂被分为两下,太子一党和二皇子一派相互牵制。

     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圣上身体越来越差,几个皇子年长,朝堂更是动荡不小,除了肃亲侯府这种有根基扎实背景的,其余人想要明哲保身都是艰难。

     满朝文武近乎都盯着肃亲侯府的定向。

     谁都知晓肃亲侯是圣上的心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代表着圣上的意思。

     所以,哪怕裴湛再谨慎,他近日来的动静也落入了旁人眼中。

     二皇子府。

     二皇子府中养了一众谋士,其中最得二皇子信重的,是一个已过中年、常年带笑的儒雅之士,被府中人尊称一声古先生。

     二皇子礼贤下士,明明身份尊贵,但对古先生一直很敬重。

     前院,槐树荫下,二皇子和古先生同坐在石凳上,石桌上摆着清茶茗香,二皇子轻轻拧着眉: “肃亲侯府地位特殊,裴湛素来不会多问朝堂一事,他如今忽然派人去查五年前江城一事,先生觉得这是何意?” 二皇子脸上神情沉重。

     当年江城一行,朝堂中无人愿去,毕竟鼠疫严重,谁都不知这一去还有没有命回来。

     可江城近祖河,乃军事重地,万不得已,绝不可能放弃。

     逃亡的百姓泛滥成灾,全数堵在长安城外,圣上震怒,让下面的臣子拿出主意解决此事,当即有人提议,派人前往江城赈灾。

     赈灾是必然,但派何人去,却是一个难题。

     赈灾的人必须身份贵重,否则,不足以安抚天下人心。

     朝臣推却,这责任只能落在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