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小
中
大
“叫她进来吧。
”太后缓缓靠在引枕上,护甲的尖缘摸索着金丝楠木的桌角,发出嗒嗒的轻响。
孟司记出了门,片刻后带着人走了进来。
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在地罩前响起:“下官苏郁仪,拜见太后娘娘。
” 苏郁仪恭恭敬敬地跪在朱红的地衣上。
南庑房里燃着檀香,安静地升腾在空气里。
苏郁仪能感受到一道目光,轻轻落在她的身上。
不似窥探,倒像是观赏。
太后说了声免礼,看着面前这个穿青色官服的小姑娘徐徐站直身子。
她很年轻,据说还不到二十岁。
嫩得像是翠竹尖儿上含着露水的那一节,脸上干净得不用分毫粉黛修饰,茂盛的乌发、纤长卷翘的睫毛,都在昭示着她旺盛的生命力。
太后见过不少美人,环肥燕瘦、千姿百态。
眼前这个小姑娘,却轻轻撬动了她的心脏。
她好像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待字闺中、通晓六艺,只为将自己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天下最尊贵的主人。
只是苏郁仪更像是一株灵活舒展的植物。
而这一点,却是太后自先帝病逝之后,才渐渐拥有的。
“苏郁仪。
”太后叫了她的名字,果然如同孟司记说的那样温和宁静。
“是。
” “坐吧。
”太后指了指一旁的凳子。
郁仪谢过后,端端正正地坐下来。
“你殿试的卷子,是哀家亲自改的。
”太后的目光如水,“哀家记得你的文章,也记得你那手馆阁体。
” 这一笔好字可不是三两日就能练出来的功夫,太后有惜才之心,待取了糊名的弥封之后才知道,这一笔字出自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之手,一时间颇有几分惊讶。
时下推崇质朴归真的词风,统称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讲求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
能将文章写得鞭辟入里,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太后喜欢苏郁仪的词风,哪怕到了如今数月已过,仍记在心里。
“今天哀家叫你来,也是想问问你的文章,你不必紧
”太后缓缓靠在引枕上,护甲的尖缘摸索着金丝楠木的桌角,发出嗒嗒的轻响。
孟司记出了门,片刻后带着人走了进来。
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在地罩前响起:“下官苏郁仪,拜见太后娘娘。
” 苏郁仪恭恭敬敬地跪在朱红的地衣上。
南庑房里燃着檀香,安静地升腾在空气里。
苏郁仪能感受到一道目光,轻轻落在她的身上。
不似窥探,倒像是观赏。
太后说了声免礼,看着面前这个穿青色官服的小姑娘徐徐站直身子。
她很年轻,据说还不到二十岁。
嫩得像是翠竹尖儿上含着露水的那一节,脸上干净得不用分毫粉黛修饰,茂盛的乌发、纤长卷翘的睫毛,都在昭示着她旺盛的生命力。
太后见过不少美人,环肥燕瘦、千姿百态。
眼前这个小姑娘,却轻轻撬动了她的心脏。
她好像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待字闺中、通晓六艺,只为将自己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天下最尊贵的主人。
只是苏郁仪更像是一株灵活舒展的植物。
而这一点,却是太后自先帝病逝之后,才渐渐拥有的。
“苏郁仪。
”太后叫了她的名字,果然如同孟司记说的那样温和宁静。
“是。
” “坐吧。
”太后指了指一旁的凳子。
郁仪谢过后,端端正正地坐下来。
“你殿试的卷子,是哀家亲自改的。
”太后的目光如水,“哀家记得你的文章,也记得你那手馆阁体。
” 这一笔好字可不是三两日就能练出来的功夫,太后有惜才之心,待取了糊名的弥封之后才知道,这一笔字出自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之手,一时间颇有几分惊讶。
时下推崇质朴归真的词风,统称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讲求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
能将文章写得鞭辟入里,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太后喜欢苏郁仪的词风,哪怕到了如今数月已过,仍记在心里。
“今天哀家叫你来,也是想问问你的文章,你不必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