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县令考察河下镇 紫气东来觅星根

关灯
    上回说到县令看到一些船民从运河下来,他们有的进入小吃店吃东西。

    不远处那家陈记“阳春面”,客人进进出出,生意十分红火。

     阳春面因山阳县而得名,俗称酱油面。

    其做法特别简单,阳春面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

    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故称阳春面。

     因其接地气,一直到今天淮安古城阳春面一直备受南来北往的客人们的宠爱。

     上河下的人们吃饱喝足后,就来到热闹的估衣街为家人购买点价格公道的衣物…… “你们注意没,河下古镇依托大运河,依托我大明漕运,这里商机多得是啊。

    所谓衣食住行,这里无一没有。

    ”县令眉飞色舞地说道。

     “还是我们大人治县有方。

    ”师爷适时拍马屁。

     县令无暇顾及世俗,他急于寻觅的是那两条青龙飞去的方向,眼前的河下古镇着实繁华,就是山阳县主城区也无法与这里相提并论。

     “大人你看。

    ”一行人向闲逛着,突然手下提醒道。

    县令抬头一看一个深宅大院出现在眼前,大门上“沈府”两个镏金大字特别醒目。

     县令一看门脸便知这是一个书香人家,但是他看到有人进进出出的,于是兴致勃勃地对手下说:“走,去沈府瞧瞧。

    ” 沈府家丁一看官老爷向这边走来,一名家丁慌慌张张地跑进去禀告:“沈老爷,县官大人来了。

    ” 沈家乃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籍苏州府昆山(今江苏苏州昆山),祖辈均为军籍,父亲沈炜经商。

     沈宅雕梁画栋的客厅里布置得四平八稳,正面墙上一幅山水画意蕴深远。

    长长的褐色条几前一张楠木八仙桌旁,放着两把椅子,椅子靠背及两侧雕刻工艺一流。

     沈老爷坐在凉棚下正看书,但见他慈眉善目,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看到得意处拿起羊毫批注。

    他听家丁说大人来访,连忙起身来到门前。

     沈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