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

关灯
    奴才,为老八等后金贝勒人葬。

    ” 在他眼里,大明百姓就是一群畜牲,为一众侄儿和儿子杀百万陪葬,这是奴才的荣耀。

     人命在这些后金人眼里,那都是随时可以猎杀的对象。

     这是大漠三州之地的特色,更是展示他们武功的惯常手段。

     中原百姓,不论是哪个皇朝的,一旦落在北方蛮夷手中,其悲剧都非常凄凉。

     生不如死就是这些百姓的真实写照。

     ·…………… 多尔衮虽然反对父汗的做法,不过他眼里,明人的确不值钱。

     他眼里最有价值的便是那些文人才有价值,不可否认,想要走上文明之路。

     这些文人的确要用,但必须经过调教,让他们臣服,从骨子变成软骨头,成为奴才后才能大力提拔。

     本质上两人都是屠夫,体内的残暴从未消失。

     只是手段不同罢了。

     不过,中原皇帝玩了一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后,他们反而不适应了。

     觉得这不是中原应有的特性,更应该温顺、温和,如同绵羊一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宰杀。

     父子俩心里都明白,大明在朱由校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崛起。

     …… 大明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一支六七十万的新军,就能把皇太极的三十万后金精锐全歼。

     说明大明的战斗远不是他们先前猜测的那般不堪一击。

     显然他们在辽东的战绩,那是大明战争造就的。

     非大明军队不强,而是因为内部各类因素造成的结果。

     熊廷弼和袁可立得到了所在辖区的生杀大权后,大明的战斗力已经上来了。

     他们用尽全力,仍旧未能攻克大明在辽东的重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中原那些卖国贼输血,后金的日子难过了。

     现在更是损失惨重。

     如果只是死了皇太极和三十万精锐,他们仍旧可以维持现状。

     他们丧失后续作战的能力,是因为晋商覆灭,没有为他们输血了。

     本来他们在辽东和大明打得就很艰难,虽然每次都是他们主攻。

     但是他们的消耗极大,已经露出了疲态,打不动了。

     多尔衮和努尔哈赤都明白得很,如不能继续消耗大明国力,那朱由校真有可能翻盘。

     时间拖得越长,对大明越有利。

     朱由校亲政后,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便已扭转大明的不利因素。

     在大明内部,朱由校真正轰轰烈烈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又在反腐。

     有为之君,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 以前诸国都没有在意,现在九州诸国都开始关注大明。

     朱由校出手后,表现过于出色,堪称是个冉冉升起的铁血皇帝。

     对内对外都是如此,宁可让辽东和登莱成为割据军阀的危险,也要遏制住后金的侵蚀。

     这是宁可让肉烂在锅里,也不愿便宜外邦的决心。

     朱由校这是要把大明的坛坛罐罐都要砸碎,然后重建的魄力。

     这样的魄力,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君能做到。

     其他皇朝的国君不知道拯救自己国家的颓势,就要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的内核便是反腐倡廉。

     反腐,已成了九州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