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闻香知味

关灯
    紧盯着锅里的水,随着火焰的舔舐,水慢慢有了动静,不多时便剧烈翻腾起来,白色的水汽袅袅升腾。

    王师傅见火候已到,利落地拿起蒸笼盖子,稳稳盖在蒸笼上,动作一气呵成,同时叮嘱道:“盖盖子的时候得快,别让热气散了,影响包子‘成长’。

    ”我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记住每个要点,满心期待着蒸笼里即将诞生的美味。

     王师傅一边盯着蒸笼,一边对我说:“好,现在你没经验,可以看时间,大火上气后开始计时。

    看见没有,这时候火力要适当小一点。

    ” “为啥要把火力调小呢?”我疑惑地问道。

     王师傅耐心解释道:“大火上气是为了让蒸笼内迅速达到足够的温度,使包子快速定型。

    但如果一直用大火,蒸笼内的蒸汽过于剧烈,会使包子表面快速受热,内部却还没熟透,容易出现皮熟馅生的情况。

    而且持续大火会让蒸笼内压力过大,包子可能会出现破皮、塌皮等问题。

    把火力适当调小,能让蒸汽保持均匀稳定,使包子内外受热更均匀,这样蒸出来的包子才会皮软馅香,口感更好。

    ” 在咱们这行啊,这叫“中火养熟”。

    就好比养孩子,不能一开始就猛灌猛喂,得循序渐进。

    大火把气催足了,是给包子开个好头,帮它快速“长个儿”、定外形;接着转中火,像细水长流地滋养,让热气慢慢渗透,把馅里的鲜香勾出来,还能保住外皮的松软,这样蒸出的三丁包,才地道,才有咱淮扬面点的神韵。

     王师傅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山,这‘中火养熟’可是关键,咱行里的老师傅们代代相传,摸索出的这点门道,学问大着呢。

    ” 我专注聆听,眼睛紧紧盯着蒸笼,时不时瞅瞅灶火,确保火力精准。

    王师傅接着讲:“中火的时候,蒸汽是缓缓上升,均匀地包裹着包子,既不会过于急躁地冲击包子,让它变形,又不会热力不足,导致夹生。

    这时候你得耐着性子,就像守护一件稀世珍宝,一步都不能离。

    ”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蒸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