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神奇货币

关灯
    人。

     当年王安石改革,其他方面不提,在用人方面确实是出了不小的岔子,特别是在这些个底层官吏身上。

     【而王莽显然没有考量到这些问题。

    又或者,他想到了,却没有办法去处理,只能听之任之。

    】 【五均也好,六莞也罢,推行这些政令所依靠的全部都是富商大贾,与各地官员联系紧密,如何能够正常执行这些政策?】 【当地官员和富商反倒是进一步大发横财,他们利用五均来低买高卖,囤积粮食布匹,甚至进一步将官府府库中的东西也都腾挪了出来。

    】 【而百姓们不仅没有体会到改革的好处,反而更深地遭受到了迫害。

    由此,他们对于王莽的改革的愤怒与不满,更上一层楼。

    】 王安石本人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朝堂中央,只要能够争取到官家的支持,那么问题就能够小许多,他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手段;但是放到地方官员身上,从一地首府到底层小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还真不能保证,这些人会不会借着改革的政策来为自己渔利,将原本为了民生的好政策一下子变成一个让百姓更加困苦的政策。

     他确实不能保证,因为这些地头蛇们离得太远了,他如何也不可能自己日日盯着的。

     那么,寻找一个能够监督的方案? 官员之间彼此制衡——不太行,大宋本来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制衡就已经非常多了,导致官员数量也相当之多,这些官员们也早就已经突破了原本的制衡机制,沆瀣一气,互相掩护。

     那么,在官员之外找一个方法来制衡……那不就是类似于皇城司的机构吗? 如今的皇城司的职权已经相当之大,除了刺探敌国情报、监管武将之外,也监察民情和官吏情况。

     但是…… 他还是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案吧。

     【另外一个重要改革,也是一个掀起巨大风浪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 【我们首先说明,王莽的新朝共计十五年,若是算上他立太子刘婴摄政的三年,就是十八年。

    】 【在这十八年之中,王莽总共把币制改动了四次。

    】 秦朝众人目瞪口呆,就连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丞相诸公乃至皇帝本人都是如此。

     嬴政原本觉得自己的人生足够波澜壮阔、经历丰富,但是现在看来,他确实是见识还不够多样,眼界还不够开阔。

     不仅是对六国遗民他们的反抗能力有了错估,就连对于一个登上高位的公卿皇帝能够干出什么事情来,都不够认识充分。

     ——十八年,把币制改革四次! 这是什么概念? 嬴政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的经济人才,但他也完全能够想象到这样做之后天下的混乱程度。

     若说西汉原本民不聊生已经足够混乱,那么在王莽这么大刀阔斧左改右改之后,混乱程度将会远超从前。

     这还说什么解决西汉末年的问题?这哪里还需要解决,这分明是想要来个大的。

     这种事情即使是放在大秦,也绝对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六国百姓都不需要再等什么他死后了,他活着估计就能选择造反。

     而若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这么搞,那么恐怕其余六国国君半夜睡着都能笑醒。

     李斯呆滞地喃喃道:“他到底是怎么登上三公之位,获得那么多赞赏的?” 这种脑子不正常的人,凭什么能够登临高位? 那个西汉整体看来果然是完蛋了。

     改革币制本身并不是一个绝对错误的事情,特别是在地方豪强日益壮大的时候,重新改革币制,就可以看作是在尝试将铸币权再度收归中央,削减地方大族的势力。

     但是一连改四次,那就是脑子有大病,是在给那些个地方豪强增强力量去了!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的前一年。

    】 【在通行的五铢钱之外,他一口气直接发行了三个新的货币,分别是错刀、契刀、大钱。

    】 【不仅发行的数量和种类多,就连币值都要远大于长久通行的五铢钱,这导致通货膨胀,民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