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层起波澜

关灯
    谈话人的级别一般都是正处级,由陈秘书打电话传达,办公室只负责开会事项的传达。

    今天如此反常的操作,让王晖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区分行行长找自己谈话,除了上任那次,其他的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事。

    想想自己到塔尔州任行长已经四年了,时间不长不短,难道要调换工作岗位?但他还是尽量保持镇定,对谢主任说:“好的,我一定准时。

    ” 挂断电话后,王晖民立刻安排了工作交接,并决定连夜赶到区分行。

     上午十一点半,王晖民准时出现在李月霞行长办公室的门前,但他并未急于进入,而是选择先拜访对面的行长秘书陈汉斌的办公室。

    陈秘书见到王晖民,立刻起身迎接,热情地与他握手,并面带微笑地说道:“您好,王行长。

    李行长今天上午只安排了与您的会面,没有其他访客。

    ”这番话反而让王晖民感到更加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晖民历经官场多年,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

    他在极力平复纷乱的思绪,跟着陈秘书进了李月霞行长办公室。

     李月霞行长的办公室宽敞而雅致,内部装饰简洁却不失高雅。

    办公桌后排列着一排书架,书架上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各类金融书籍和文件夹。

    在办公桌对面,摆放着两套三人沙发和两套单人沙发,而办公桌前的一把椅子则是行长用于个别谈话的座位,也是为关系亲密的人预留的专座。

    陈秘书引领王晖民坐在三人沙发上,给王晖民倒了茶水递上,然后又给李行长杯中续了水,这才悄然退出,并轻轻带上了门。

     李月霞行长并未抬头理会王晖民,她持续专注于翻阅和批复文件,把王晖民晾在一边。

    王晖民作为官场中的资深人士,对此类做法早已习以为常,并且他本人也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不欣赏的下属。

    尽管如此,王晖民始终认为自己是李月霞的人,因为他的行长职位是李月霞亲自提名的。

     王晖民并没有表现出急躁情绪,他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目光偶尔掠过李月霞行长忙碌的身影,看到陈月霞行长后面墙壁上的条幅:“淡泊宁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和偶尔翻动文件的细微声响。

     李月霞是银行为数不多的女行长,她原来是从区人民银行副行长调任过来,今年刚五十岁。

     王晖民开始回想行里的各项数据,心里打着汇报材料的腹稿,尽管腹稿已经打过多遍。

     终于,李月霞行长签完最后一个文件,取下眼镜,放好,把文件码好,这才起身端起桌上的茶杯,来到单人沙发坐了。

    面无表情:“最近行里情况怎么样?” 李月霞行长在与下属交谈时,通常不会使用主语。

     王晖民看到李行长的表情,心里紧张,说道:“李行长,总体来说,我们行的业绩稳步提升,各项指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李月霞一边听着王晖民汇报,一边用眼光扫着放在面前的一摞材料,等到王晖民将大致内容汇报完,李月霞问:“年初区分行召开的工作会议你参加了,会议的文件精神,你们向各级员工传达了没有?” 王晖民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李行长。

    我们已经按照分行办公室的文件要求,回去后召开了专题会议,及时向全体员工传达了文件精神,并且组织了多次学习讨论会,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并贯彻执行。

    ” 李月霞轻轻点头,随即提出疑问:“在文件的传达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任何异常或遭遇了难题?” 王晖民感到一丝紧张,他回答说:“在文件传达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碰到了一些小问题。

    部分员工对分行新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导致了执行上的若干问题。

    为此,我们已经安排了额外的培训课程,由资深管理人员负责讲解,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精准掌握政策的核心内容。

    ” 李月霞面沉如水,正色道:“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多倾听不同的声音,关注员工对文件精神的看法和建议,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