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泪目的场景

关灯
    书麦哈姆和村主任艾尔肯都在办公室。

    他们互相握手并问候(维语):“你好!” 落座后,沏好茶水,言归正题。

    卡德尔取出名册,递交给村支书麦哈姆。

    麦哈姆仔细地审视着名册,而艾尔肯也好奇地凑过来一同观看。

     卡德尔问(维语):“王绍华在家吗?” 麦哈姆说(维语):“早上一大早,我看王绍华骑摩托车出去了,到现在也没看见他回来。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艾尔肯说(维语):“他有传呼机,可以打传呼。

    ” 卡德尔便在名册上找到了王绍华的传呼号码,用座机打了出去。

     楚君(维语)问:“塔力普·艾力在家吗?他有偿还能力吗” 麦哈姆说(维语):“他在家。

    家里只有老两口,他家里穷得就剩一张破地毯,别说一千块钱,家里所有的钱加起来恐怕没有一百块,这一户肯定还不了钱了。

    ” 楚君翻着名册,问(维语)“伯西热克村一共十二家逾期贷款户,你看一看哪家最可能还钱?” 麦哈姆说又看了一遍名册,说(维语):“现在农民手里都没有钱,每家有每家的难处,我还真说不清楚,我觉得这些人都不会痛快地还钱,每年你们银行都会发催款通知,欠款这些人都是“阿木了”(维语,意为“老赖”) 正当几人交谈之际,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

    卡德尔迅速接起了电话。

    不出所料,是王绍华打来的:“卡德尔主任,您找我有事吗?” 卡德尔主任:“前几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还款事宜,您那边情况怎么样?” 王绍华说:“放心,一切进展顺利,我自己已经凑了2万,农经站的胡站长已经答应给我5万元贷款,至于剩下的2万元,我现在正在外面积极筹集,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卡德尔主任,您得信守承诺,这笔款子一还清,我再申请贷款应该没问题吧?” 卡德尔主任笑着回答(维语):“我们都是儿子娃娃,说话不算数的男人那是大姑娘养的!” 王绍华先打了半个勾,意思是有希望。

     楚君和卡德尔在村支书麦哈姆以及村主任艾尔肯的陪同下,一同拜访了贷款额度最少的村民——木塔力普·艾力。

     艾力家位于伯西热克村最偏远的角落,那里尚未铺设乡村公路。

    进户大门已经腐朽不堪,门板仅靠铁钉勉强固定,而门闩则用铁丝草率地捆绑。

    围墙和房屋都是由泥土筑成,雨水的冲刷使得墙体内的稻草外露,墙面上从屋顶到地基裂开了几道明显的缝隙,整个建筑摇摇欲坠,显得异常破败。

    院子里大约半亩地,自留地边缘处生长着几棵粗壮的葡萄树,葡萄架覆盖了三间房屋。

    葡萄架下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已经生锈的铁床。

    走进屋内,客厅位于正中央,地面未经水泥硬化,凹凸不平,屋顶的漏水导致地面泛起了一层白色的盐碱。

    漏水的根源在于屋顶上有两个小洞。

     楚君原本以为乡营业所的条件已经相当简陋,但当他踏入艾力的家门,才真正意识到村里还有如此贫困的家庭。

    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猛地一沉:房间里昏暗而狭小,墙壁斑驳,墙角堆满了杂物,地面坑坑洼洼,几乎找不到一块干净平整的地方。

    家具更是简陋到极致,一张破旧的木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还有一张用木板拼凑而成的床,这就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压抑。

     楚君回想起刚进来时,看到这家人摆设如此简陋和邋遢,心里还有一丝嫌弃。

    他甚至在心里暗暗抱怨:怎么会有这么乱的地方?然而,当他真正看到艾力一家人那质朴而无奈的眼神,听到他们艰难的生活处境时,他的心瞬间软了下来。

    那种嫌弃的感觉瞬间被一种辛酸和内疚所取代。

     他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城市里,习惯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却从未真正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些村民的艰辛。

    眼前的一切,不过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写照。

     客厅里,土炕占据了半间屋子的空间,屋内仅有一张方凳。

    艾力老人拿起方凳,示意楚君坐下。

    尽管艾力家境贫寒,但他并不缺乏智慧。

    几位访客一进门,经过简短的寒暄,通过观察他们的衣着和言谈举止,艾力老人便察觉到楚君虽年轻,却显然与众不同,一眼便能看出他是一位官员。

    其他客人和主人都沿着土炕边缘坐了下来。

     土炕上仅铺着一张破旧的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