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亲友探望

关灯
    尊重。

     正说着,又有几位乡邻款步走了进来。

    “刘家少爷回来啦,我们也来沾沾喜气。

    ”一位乡邻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刘墉连忙起身相迎:“各位乡邻大驾光临,实乃刘某之荣幸。

    ”刘墉的态度谦逊而有礼。

     “刘少爷,京城的学堂是否比咱们这儿的出色许多?”一位乡邻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

    刘墉沉思片刻,而后说道:“京城的学堂固然有其独到之处,然咱们家乡的学风亦淳朴浓厚。

    ”刘墉的回答既客观又诚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相谈甚欢,刘墉的祖母和母亲从后堂款款走出。

    “诸位莫只顾着言语,快来尝尝新制的点心。

    ”祖母含笑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热情和关爱。

    众人纷纷致谢。

     一位本家叔叔言道:“老夫人,您着实好福气,孙儿如此有出息。

    ”祖母笑得合不拢嘴:“皆是祖上积德,这孩子亦争气。

    ”祖母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

     刘墉的母亲则在一旁忙着为众人倒茶。

    “夫人,您教导有方,刘墉这孩子品行端良,日后必能光宗耀祖。

    ”一位乡邻说道。

     母亲谦逊地说:“皆是孩子自身努力,墉儿常年不在身旁,我们所能为者实是有限。

    ”母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刘墉的信任和支持。

     这时,一位爷爷辈的老者清了清嗓子:“墉儿啊,你如今算是学成而归,可要为家乡多行些善举啊。

    ”老者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嘱托。

    刘墉郑重地点头应道:“各位长辈放心,墉儿定当竭尽全力。

    ”刘墉的回答坚定而有力,让众人感到欣慰。

     不知不觉,已至中午时分。

    刘墉说道:“今日承蒙各位前来,实是感激不尽,不如就在府中用膳,咱们继续畅叙。

    ”众人纷纷应和。

     好家伙,刘墉此一提议,各家纷纷行动起来,搬桌的搬桌、搬凳的搬凳、拿酒的拿酒、端菜的端菜。

    就连街上的饭馆也来凑起了热闹,送来了桌椅板凳、酒肉饭食。

    那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餐桌上,众人继续交谈着:“墉弟,你此番归来,打算在家停留多久?”一位本家兄长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

     刘墉回答:“尚未确定,且看情形吧。

    ”刘墉的脸上带着一丝犹豫。

     “若能多留些时日,也好给咱们讲讲京城的新鲜事儿。

    ”一位乡邻说道,他的脸上充满了期待。

    刘墉笑着说:“这倒不难,我一时半会儿走不了,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也许十年八年。

    ”刘墉的话语让众人充满了期待。

     就这样边吃边谈,一个半时辰匆匆而过。

    用过午膳,众人又小坐片刻,方才陆续散去。

     接下来的几日,刘墉家依旧宾客盈门,有前来请教学问的,有前来寻求帮助的,刘墉皆一一耐心应对。

     这一日,刘墉正在书房读书,我匆匆跑了进去。

    “哥,外面来了一位先生,说是您的旧友。

    ”我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刘墉放下手中书卷,看着我问道:“是何模样之人?”刘墉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回答:“我恰好归来,在大门口与他相遇,他向我打听您是否在家。

    他说他叫王……王贤!”我一边喘着气,一边说道。

     刘墉闻言起身,来到前厅。

     原来是京城儿时的好友王贤。

    其父辞官归乡,他亦随之返回。

     “王贤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刘墉欣喜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

     王贤拱手行礼道:“刘兄,听闻你归来,特来探望。

    ”王贤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和关切。

     两人安坐,我赶忙沏上一壶上好的香茗,那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房间。

    二人开始回忆起儿时的趣事。

     “还记得当年我们一同在溪边捉鱼吗?”王贤笑着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

     刘墉亦笑了起来:“自然记得,我不慎滑落水中,你竟急得涕泪俱下,哈哈哈哈!那时真是无忧无虑啊。

    ”刘墉的笑声爽朗而欢快。

     “如今你不在京城谋取一官半职,为何归来?”王贤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刘墉说道:“贤兄有所不知,我因曹公子之事被罢黜了监生身份,还遭父亲责打,险些丢了性命。

    家父将我遣回!”刘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失落。

     “曹公子?可是那曹雪芹?”王贤反问道,他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刘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