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刘府丧事

关灯
    老夫人的离世,仿若一道晴天霹雳,刹那间让整个刘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深渊之中。

    府内上下,一片素缟,那洁白的颜色仿佛是亲人们内心哀伤的外显,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白色灯笼,发出微弱而悲戚的光,宛如在低声诉说着老夫人离去的不舍与眷恋。

     灵堂精心布置于正厅之中,巨大的黑色帷幕如同一道沉重的哀伤屏障,从高高的房梁上垂落四周,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里。

    灵堂中间,摆放着老夫人的灵柩,那精美的棺木之上,覆盖着绣有吉祥图案的白色绸缎,每一针每一线都似乎编织着亲人们对老夫人的敬爱与思念。

    灵柩前的香案上,香烟袅袅升起,那缕缕青烟在空中缓缓盘旋,仿佛是老夫人不舍离去的灵魂,在这尘世的最后一丝牵挂。

    烛光在黑暗中跳动闪烁,映照着亲人们憔悴而悲痛的面容,每一次烛火的摇曳,都像是老夫人在天之灵的轻声叹息。

     上文书说到,刘统勋在朝堂之上接到母亲病危的书信,那一刻,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心急如焚地向乾隆皇帝辞呈,恳请恩准回家治丧。

    乾隆皇帝念其一片孝心,当即准奏。

    刘统勋得准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一路上风餐露宿,心中唯有一个念头,便是尽快赶回母亲身边。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尽管他紧赶慢赶,最终还是未能见到老妇人的最后一面。

    当他踏入家门,听闻母亲已经离去的噩耗,那一刻,他只觉天旋地转,悲痛欲绝,大声哭喊道:“母亲……!母亲慢走,孩儿回来晚矣,让孩儿赶上前去送母亲一程!”说罢,“邦邦邦”响头不断,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看上去意欲撞头而死,那悲恸的模样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我见状,心中焦急万分,赶紧招呼刘墉一起上前搀扶起老爷,带着哭腔说道:“老爷!老爷老爷!你得镇静,这样的大事儿全得有您做主呢,你可千万不能这样。

    ”说着,我便朝外大声喊到:“来人啊,给老爷换孝服、戴麻衣……”于是,那些佣人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刘统勋搀扶到内宅更衣去了。

    不到半刻,刘统勋披麻戴孝走了出来,仍然是痛哭不止,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肆意流淌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

     此时的刘墉和家人早已身着孝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看到老爷如此悲痛欲绝,他们的哀伤更是如汹涌的波涛,一层又一层地袭来。

    尤其是夫人,几乎两日未曾吃上一口东西,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义。

    刘墉也熬得双眼红肿,宛如两颗熟透的桃子,呆呆地望着灵柩,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与祖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那些温馨的画面,此刻却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老爷!老爷!咱可不能一直这样!你可知道,夫人因老夫人升仙已经两日未曾进食了。

    您若再有个好歹,咱这一大家子如何是好?”我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哽咽着规劝着刘统勋。

     “是啊!”一位本家老长辈缓缓开口说道:“天水呀(刘统勋乳名)!你可不能出一点问题呀,必须节哀。

    赶紧命人让你媳妇儿先吃点东西,千万不能再出事儿啦!!”那位老爷子,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杵了杵刘统勋,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焦急。

     嘿,你别说,这老爷子的话还真管用。

    刘统勋听后,像是从悲痛的深渊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渐渐止住了悲痛,他用衣袖擦了擦满脸的泪水,赶紧吩咐人去给夫人送点吃的,随后也进了内宅。

    不多时,刘统勋搀扶着夫人颤颤巍巍地来到了灵堂。

    夫人面色也稍有好转,但那眼中的哀伤却依然浓烈,仿佛一层化不开的浓雾。

     前来吊唁的亲友们络绎不绝,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府宅中显得格外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亲人们破碎的心上。

    “刘兄,请节哀啊。

    ”刘统勋的一位老友走进灵堂,声音哽咽,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快步走到刘统勋面前,紧紧地握住他的双手,似乎想用这样的方式传递自己的安慰与支持。

     刘墉强忍着悲痛,替刘统勋下跪还礼:“多谢前辈!多谢前辈!多谢!”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沉重而艰难。

     这时,刘统勋站在灵柩旁,向前来吊唁的人们一一答谢。

    “多谢各位亲朋好友在这悲痛时刻前来相助。

    ”刘统勋的声音沙哑而无力,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众人的感激之情。

     府中的下人们也都忙碌着,各司其职,有的在精心准备祭品,每一道菜肴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