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付钰认亲

关灯
    是日常办公和议事的地方。

    平日里,官员们在这里处理各种事务,讨论案件,为城市的发展出谋划策。

     继续向后,三堂前置高台,面阔五间,大木硬山式的构造。

    这里是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

    在三堂,官员们与上级交流沟通,汇报工作,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着厢房、耳房和跨院。

    厢房里摆放着办公桌椅,是官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耳房则可以作为休息之所。

    跨院为整个府衙增添了几分幽静。

     在府衙的各个角落,还设有架阁库和仓库。

    架阁库用于保存文牍、档案,那些珍贵的文件就像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仓库里存放着物资、财物等,为府衙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府衙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围合,四隅设有水井和更房。

    水井为日常用水提供了便利,更房则是守护府衙安全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看到他们在府衙周围巡逻,确保府衙的安全。

     这就是乾隆时期较大府衙的结构与作用,我们一干人等被总督书麟迎到了总督府三堂落座。

     落座、奉茶必不可少,一阵寒暄之后,书麟开口问道:“不知刘大人今日到我总督衙门有何贵干?” 刘墉见书麟首先发问,便直截了当地回复道:“下官奉皇上旨意,前来江浙一带查验官仓是否充实,不知书大人可有指教?” “既然刘大人奉旨行事,那肯定有皇上的金牌令箭,能否让本官一观?”嘿,这小子还要验一验刘墉是真是假。

     刘墉也不客气,随手从怀中掏出金牌,又命我拿出令箭,还让他看了乾隆的天子剑。

     书麟看了之后尴尬地笑了笑说:“刘大人尽管查验本都治下所有官仓,如有不实,甘愿领罪。

    ” 刘墉说道:“下官这里有几本账目,想让书大人指教一二。

    ”说完掏出账目让书麟观看。

     书麟看了好几遍说道:“此等账目并无不妥呀!” 刘墉又掏出那个单独账目让书麟看,书麟看了以后问道:“这本账目与其他账本有何关联?” 刘墉说道:“这单独账目与其他账目在一些官仓相同仓屯的记录不同,官仓仓屯账目上记录的是稻谷的数量,而这个单独账目记录的官仓仓屯是银两,请问书大人,这是为何呢?” 书麟一听这话脸色立马有所变化,他表示这些东西说明不了什么,只不过是有人闲得没事故意写着玩。

     刘墉表示不然,无风不起浪,这官仓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人话不投机,各执一词,闹了个不欢而散。

    书麟最后撂下一句话,如果刘墉查不出毛病,将要参奏刘墉的栽赃陷害之罪。

     刘墉也不甘示弱,表示如果查不出其中阴谋,便退出官场永不为官。

    于是带着我们离开了总督府。

     走在江宁府大街上,刘墉紧锁眉头,只顾思考,也顾不上看江宁府的繁华,径直走到馆驿住下。

     晚饭后,我和刘墉在房间内正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深入调查时,只听到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看,竟然是铃铛姑娘。

     铃铛姑娘进门后把门关好,双膝跪倒给刘墉磕头道:“刘大人,自小女子跟随刘大人以来,就看到刘大人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着想,今日从刘大人与那书麟的一场对话更能体会到,刘大人不畏权势,敢于伸张正义。

    故此小女子可以放心依靠刘大人给小女子申冤!” 刘墉听后疑惑地说:“铃铛因何说出此话,你又是何人,起来说话,因何让我为你申冤?你有什么冤屈不妨讲来!” 铃铛站起身坐在一边娓娓道出了她的身世及冤屈。

     这位铃铛姑娘原来是雍正年间浙江道监察御史谢石基的女儿谢玲儿。

    因乾隆初期两帝迭更时,朝廷顾不上江浙一带的事,而谢石基却掌握了江浙一带从都抚到府县一众官员挪动公款、倒卖官粮、收受贿赂、贩卖私盐的重要证据。

    由于事情泄露,被人追杀。

     在谢石基携同家眷跑到一个庵堂时,遭到了灭门之祸。

    而谢玲儿当时只有三岁,被一个老尼姑藏了起来才避免了一死。

    后来杀手走了之后,老尼姑给她换衣服,发现了她衣服夹层内的东西,乃是白布上用血写成的江浙一带众多官员的罪证。

     从此老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