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权力交接

关灯
    乾隆六十年,暮霭如铅,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上空。

    这座承载着大清荣耀与沧桑的宫殿,在岁月的侵蚀下,虽依旧恢宏壮丽,却也难掩那丝丝疲惫。

    时光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嘉庆元年的脚步声已隐隐可闻,仿佛命运的鼓点,催促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此时,乾隆帝端坐在养心殿的龙椅之上,目光透过窗棂,望向那片被宫墙分割得四四方方的天空。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曾经锐利如鹰的眼神,如今也多了几分沧桑与疲惫。

    但每当提及禅位大典,他的眼眸中总会闪过一丝光芒,那光芒里,既有对大清未来的期许,也饱含着对自己漫长统治生涯谢幕的留恋。

     他深知,这场大典不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向天下宣告他对新皇的信任与期望,彰显大清帝国威严与传承的重要时刻。

    他希望大典能够办得隆重而庄严,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此刻,在毓庆宫的颙琰,心情却如这深秋的天气,复杂而凝重。

    他即将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成为大清帝国这艘巨轮的新舵手。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等待他的绝非一帆风顺的航程。

    他深知,自己即将接手的是一个看似庞大辉煌,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帝国。

     乾隆六十年腊月三十,新年的前夕,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庆的氛围之中。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内,气氛却格外凝重。

     乾隆帝将颙琰召入殿中。

    颙琰踏入殿内,看到坐在龙椅上的乾隆帝,赶忙上前,恭敬地跪下:“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 乾隆帝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望,“皇儿,明日你就要登基为帝了,这大清的江山社稷,从此便交到你的手上。

    朕希望你能牢记自己的责任,好好治理我们的大清国,莫要辜负了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 颙琰心中一热,再次跪下,带着崇敬的声音说道:“皇阿玛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列祖列宗、不辜负皇阿玛对儿臣的期望。

    只是儿臣初登皇位,对诸多事务尚感生疏,还望皇阿玛多多教导。

    ” 乾隆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皇儿放心,朕虽退位,但也会在一旁辅佐你。

    朝中的大臣们,皆是我大清的栋梁,你要善加利用。

    朕嘱咐皇儿遇到难事要三问:如果遇到战事则问阿桂;如果遇到大清治理则问刘墉;如果遇到财政问题则问和珅。

    尤其是和珅,此人办事能力极强,朕在位时,他为朝廷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你日后在财政上要多与他商议,定能助你处理好朝中事务。

    ” 颙琰心中对和珅并无好感。

    他深知和珅在朝中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但在乾隆帝面前,他还是恭敬地说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 乾隆帝似乎察觉到了颙琰的心思,微微皱眉,说道:“皇儿,和珅此人,虽有些小毛病,但大节不亏。

    他在朕身边多年,对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

    你要明白,用人之道,在于权衡利弊,为我所用。

    只要他能为大清效力,些许小节,不必过于计较。

    ” 颙琰赶忙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只是,如今官场腐败之风盛行,儿臣深以为忧。

    日后定当大力整顿,还我大清官场一片清明。

    ” 乾隆帝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官场之事,由来已久,错综复杂。

    你初登皇位,切不可操之过急。

    需徐徐图之,稳扎稳打,方能见效。

    ” 第二天,嘉庆元年正月初一,阳光穿透清晨的薄雾,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太和殿外,仪仗林立,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今日,这里将举行盛大的禅位大典,见证大清帝国的权力交接。

     大典开始,钟鼓齐鸣,乐声悠扬。

    乾隆帝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上太和殿的台阶。

    颙琰身着太子服饰,跟在其后,神色庄重。

     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各项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乾隆帝站在宝座之上,目光环视一圈台下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

    他回顾自己在位的这六十年,有过辉煌,也有过坎坷。

    如今,是时候将这江山交到下一代手中了。

     随后,乾隆帝转过身,面向颙琰,从太监手中接过象征着皇权的权杖,递到颙琰手中:“琰儿,从此这天下,便由你主宰,望你勤勉治国,保我大清万年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