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扶正储君

关灯
    如今出了这档子事,各位可有什么主意?这关乎我生死存亡啊!” 永璘皱着眉,思索片刻说:“先别急,咱们仔细排查,说不定有什么隐情。

    ” 幕僚们也纷纷点头,开始各处查证。

     几日后,幕僚满脸欣喜地跑来,对颙琰说:“王爷,查清楚了!那幕僚与商人往来,实则是为筹备赈灾物资,和贪污案毫无关系,这就是有人故意陷害!” 颙琰长舒一口气,立刻进宫,见到乾隆皇帝赶忙跪下,诚恳地说:“皇阿玛,儿臣冤枉啊!此事乃是有人蓄意陷害,儿臣的幕僚与那商人往来,实是为筹备赈灾物资,这是相关证据,请皇阿玛明察!” 乾隆皇帝仔细查看证据后,脸色缓和,欣慰地说:“看来是朕错怪你了,此次面对危机,你能冷静应对,如实禀明,实属难得。

    ”颙琰听后,心中大石这才落地。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颙琰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储君之位愈发稳固。

    许多大臣们也纷纷看好颙琰,主动向他靠拢。

    永璘见哥哥如此得人心,心中十分欢喜。

    然而,颙琰却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

    他深知,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更不能有丝毫差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日,乾隆皇帝突然召见颙琰,与他谈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问题。

    颙琰对答如流,见解独到,乾隆皇帝听后,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一召见,让朝廷上下纷纷猜测,乾隆皇帝是否已属意颙琰为储君。

    而其他皇子们得知后,更是心急如焚,加紧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步伐。

     “这气氛,实在是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位小太监悄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是啊,听说今儿个乾隆爷要在朝堂上举办一场辩论,让各位皇子就朝政问题发表见解主张,这可是关乎储君之位的大事!”另一个小太监眼神里满是紧张与好奇。

     朝堂之上,乾隆皇帝神色庄重,缓缓开口:“今日,朕要各位皇子就当前朝政问题,各抒己见,这不仅是对你们才学的考验,更是关乎我大清未来。

    ” 皇子们纷纷抱拳领命。

    颙琰心中清楚,此次辩论至关重要,自己早已提前做了充足准备。

     大皇子率先站出,激昂陈词:“皇阿玛,儿臣以为当下应着重发展农业,鼓励开垦荒地,如此才能稳固根基。

    ” 二皇子紧接着反驳:“兄长所言虽有理,但如今边境不稳,当务之急是加强军备,扩充兵力,保我大清疆土无虞。

    ” 一时间,朝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各位皇子互不相让。

     颙琰此时沉稳站出,拱手道:“皇阿玛,各位皇兄所言皆有道理。

    但儿臣以为,在发展农业、加强军备之时,也不可忽视民生与吏治。

    如今民间有些地方赋税过重,百姓苦不堪言。

    儿臣建议适当减轻赋税,同时整治官场风气,严惩贪官污吏,如此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 此言一出,在场大臣们纷纷点头,响起阵阵掌声。

     其他皇子虽也不甘示弱,尽力表现自己的见解,可与颙琰相比,总觉得差了几分火候。

     辩论结束,乾隆皇帝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此次辩论,各位皇子皆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颙琰,你对朝政理解深刻,所提建议切实可行,有远见卓识,颇具一国之君的潜质。

    ”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心中顿时明白,乾隆皇帝的心意已然十分明显。

     “看来,储君之位怕是要花落颙琰殿下了。

    ”一位大臣低声对身旁同僚说道。

     “是啊,颙琰殿下才华出众,对朝政又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乃大清之幸。

    ”同僚附和道。

     不久后,乾隆皇帝正式下诏,立颙琰为太子。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

    永璘得知后,兴奋不已,立刻赶到颙琰府中,向哥哥道贺。

     颙琰虽心中欢喜,但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他对永璘说道:“弟弟,此次多亏了你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帮助,我才能有今日。

    今后,我定当勤勉治国,不负父皇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永璘笑道:“哥哥说的哪里话,你本就才德兼备,这太子之位也是你应得的。

    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我大清必将繁荣昌盛。

    ” 就这样,这场激烈的储君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颙琰在乾隆的昭告下,成功登上了太子之位,从此开启了大清朝的新篇章……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刘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