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人类真正的太空旅游
关灯
小
中
大
后面更精彩!
现在的生活区空气的成分,基本和地球一致。
整个生活区的内部,已经分为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区域。
宇航员们首先来到的区域是住宿区,这里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1万平米、能够容纳2000人同时住宿的四层宿舍楼,而一楼则是设置的大型餐厅。
里面现在有一些机器人在里面忙碌。
大家回到各自分配的房间,脱掉宇航服并且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来到一楼餐厅就餐。
已经一周没有吃正经饭的航天员们,开心地端着餐盘在选择着自己喜欢的食物。
晚餐竟然高达几十个品种,肉类、禽蛋、蔬菜应有尽有,而且包括西红柿汁、黄瓜汁、西瓜汁等瓜果汁提供。
更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所吃的米饭和面食产品,味道比地球上的感觉更好吃。
这些米面食品,正是火星基地使用电能和生物能催化的“人造粮食生成机”,这个重约3吨的机器在每天能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特定的模拟环境中生产出500公斤人造粮食。
这些粮食里面增加了一些特殊的营养元素和必要的添加剂,并被做成了小麦面粉或者大米的状态,味道和营养比起天然植物食品更好。
“真没想到,火星基地竟然完全能提供和地球一样的食品供应!”队员们纷纷感叹起来。
基地所有的食品都是火星上出产的,在合适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这些产品的供应量足以满足上千人每天的供给。
居住区里除了种植植物之外,还养了一定数量的鸡鸭猪羊牛等产品,只不过因为饲养周期太短的问题,还没有达到一个合适的循环供应。
面积为12万平米的人类居住区里,动物和植物的养殖种植区都占5万平米左右,因为有20米的层高,所以很多动植物区域都是数层的设施配置,和魔都市星空乌托邦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很类似。
等到产量到一个稳定的数值时,足以满足3000人以上地球人类正常的食品要求。
到时候满足火星旅游的要求很简单,甚至还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具有保障功能的太空基地。
樊晓和郑华英等300名首批火星探险的队员预计将会在这里停留3个月,在熟悉运营这座火星基地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
其中,人类在火星生存环境的测试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另外,关于寒带植物在火星上生长环境的测试也将变成重要科研的项目。
火星上赤道地区的温度最高可以达30度,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度左右。
火星基地外部的温度区间在0度到零下60度左右。
这种环境只要有水源和阳光的照射,一些高寒植物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彻底在火星上生长下来。
火星上尽管空气的压力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达到了大气含量的95%,而地球上二氧化碳占大气含量仅为万分之四。
从这个数据上分析,同样单位体积内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20-30倍之多,植物有着光合作用的充足原料。
自从5月份开始火星基地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特种玻璃生产线,也同样能够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设备;一个水泥基建工厂,兼人工肥料制造工厂(用于局部改造火星土壤环境); 一个金属冶炼厂(冶炼钢铁、铝和镁等火星矿石含量较高的金属,用于火星基地和未来产业的扩建和生产必须的工业设备,并且已经可以生产各类电机系统);一个容量为600万千瓦的大型储能中心(1万个电池1号A型组成); 一个化学合成研究所。
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所产生的大量氢气,以及空气中其他的特殊气体成分,在特殊条件下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后,提取橡胶、油脂类、PVC塑料、化纤类、碳纤维等各种基础产品,为火星基地的工业设施和生活必需品提供保证。
比如火星上已经能够生产诸如高性能轮胎、传送皮带、密封垫圈、服装材料、液压油润滑油等必需工业原料。
在火星资源并不稀缺的前提下,这些工厂的产量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十倍以上数量级的增加。
在远期的目标展示中,以火星基地为中心,星空国已经具备在2-3年中,建成能够容纳10万人级别人类生活的火星城市。
火星靠近两极的地区有着大量的固体冰,在用水方面有着足够的保证。
当然对于诸如人类居住区来说,全封闭的大型空间中实现了绿色循环之后,甚至水资源的消耗都是有限的。
可以说,即便是火星在目前得不到人类母星地球的支援下,火星基地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运行人类大型居住区的资格。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火星基地上的生活和工作景象将会在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时对地球进行直播。
特别是郑华英这个探险团队的指定直播官,已经成了地球上的超级网红之一,被几十亿地球网民称之为“火星少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2023年元旦。
整个生活区的内部,已经分为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区域。
宇航员们首先来到的区域是住宿区,这里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1万平米、能够容纳2000人同时住宿的四层宿舍楼,而一楼则是设置的大型餐厅。
里面现在有一些机器人在里面忙碌。
大家回到各自分配的房间,脱掉宇航服并且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来到一楼餐厅就餐。
已经一周没有吃正经饭的航天员们,开心地端着餐盘在选择着自己喜欢的食物。
晚餐竟然高达几十个品种,肉类、禽蛋、蔬菜应有尽有,而且包括西红柿汁、黄瓜汁、西瓜汁等瓜果汁提供。
更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所吃的米饭和面食产品,味道比地球上的感觉更好吃。
这些米面食品,正是火星基地使用电能和生物能催化的“人造粮食生成机”,这个重约3吨的机器在每天能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特定的模拟环境中生产出500公斤人造粮食。
这些粮食里面增加了一些特殊的营养元素和必要的添加剂,并被做成了小麦面粉或者大米的状态,味道和营养比起天然植物食品更好。
“真没想到,火星基地竟然完全能提供和地球一样的食品供应!”队员们纷纷感叹起来。
基地所有的食品都是火星上出产的,在合适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这些产品的供应量足以满足上千人每天的供给。
居住区里除了种植植物之外,还养了一定数量的鸡鸭猪羊牛等产品,只不过因为饲养周期太短的问题,还没有达到一个合适的循环供应。
面积为12万平米的人类居住区里,动物和植物的养殖种植区都占5万平米左右,因为有20米的层高,所以很多动植物区域都是数层的设施配置,和魔都市星空乌托邦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很类似。
等到产量到一个稳定的数值时,足以满足3000人以上地球人类正常的食品要求。
到时候满足火星旅游的要求很简单,甚至还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具有保障功能的太空基地。
樊晓和郑华英等300名首批火星探险的队员预计将会在这里停留3个月,在熟悉运营这座火星基地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
其中,人类在火星生存环境的测试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另外,关于寒带植物在火星上生长环境的测试也将变成重要科研的项目。
火星上赤道地区的温度最高可以达30度,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度左右。
火星基地外部的温度区间在0度到零下60度左右。
这种环境只要有水源和阳光的照射,一些高寒植物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彻底在火星上生长下来。
火星上尽管空气的压力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达到了大气含量的95%,而地球上二氧化碳占大气含量仅为万分之四。
从这个数据上分析,同样单位体积内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20-30倍之多,植物有着光合作用的充足原料。
自从5月份开始火星基地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特种玻璃生产线,也同样能够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设备;一个水泥基建工厂,兼人工肥料制造工厂(用于局部改造火星土壤环境); 一个金属冶炼厂(冶炼钢铁、铝和镁等火星矿石含量较高的金属,用于火星基地和未来产业的扩建和生产必须的工业设备,并且已经可以生产各类电机系统);一个容量为600万千瓦的大型储能中心(1万个电池1号A型组成); 一个化学合成研究所。
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所产生的大量氢气,以及空气中其他的特殊气体成分,在特殊条件下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后,提取橡胶、油脂类、PVC塑料、化纤类、碳纤维等各种基础产品,为火星基地的工业设施和生活必需品提供保证。
比如火星上已经能够生产诸如高性能轮胎、传送皮带、密封垫圈、服装材料、液压油润滑油等必需工业原料。
在火星资源并不稀缺的前提下,这些工厂的产量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十倍以上数量级的增加。
在远期的目标展示中,以火星基地为中心,星空国已经具备在2-3年中,建成能够容纳10万人级别人类生活的火星城市。
火星靠近两极的地区有着大量的固体冰,在用水方面有着足够的保证。
当然对于诸如人类居住区来说,全封闭的大型空间中实现了绿色循环之后,甚至水资源的消耗都是有限的。
可以说,即便是火星在目前得不到人类母星地球的支援下,火星基地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运行人类大型居住区的资格。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火星基地上的生活和工作景象将会在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时对地球进行直播。
特别是郑华英这个探险团队的指定直播官,已经成了地球上的超级网红之一,被几十亿地球网民称之为“火星少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2023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