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不过侥幸而已
关灯
小
中
大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所有人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虽然说文人墨客最爱黑皇帝,但是能到楚王府上做客的,谁又愿意去黑朱元璋。
只有一些元朝的遗老遗少,郁郁不得志的书生,以及一些家人被朱元璋审判了的人才最爱黑朱元璋罢了。
对于大明的大部分人来说,朱元璋都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他对于读书人有起码的尊重,而且带给百姓不少福祉。
干嘛要去黑他。
而且当着朱元璋父子的面,谁敢造次? 朱元璋笑着过来品评着所有人的作品,他虽然不算书画大家,但是鉴赏水平也还不错。
毕竟在宫里,什么古董啊,名画啊,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品评上几句了。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以被朱元璋品评了作品为荣。
这可是皇帝啊,开玩笑,多少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皇帝。
而今天皇帝居然在品评着自己的书画作品,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呢? 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给众文人墨客品评作品,倒是拉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他让这些文人都客观地认识了皇上。
他们以前认识的皇上也只是听别人说的罢了。
而他们今天却亲眼见到了,还与皇上研讨书画。
甚至皇上还会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上题字。
这真的是一种荣耀啊!有了皇上题的字,一幅书画多买二百两银子都绝对不过分! 一场书画大会下来,所有人皆是开怀大笑。
朱元璋和朱桢父子也收到了不少人的作品。
最后,朱桢更是性情上了,直接许诺,今天所有来参加大会的文人墨客,皆赏银二百两。
可别小瞧这二百两。
这可是许多家庭一年也赚不到的钱。
文人墨客虽说高雅,但是并不是不需要钱生活。
哪怕是唐伯虎也得卖画为生。
有时候,高雅也得有面包。
所以遇到朱桢这种的金主,他们的嘴都要咧到耳根了。
书画大会结束之后,父子二人在朱桢的殿中聊天。
朱桢还是一脸笑意,很显然朱元璋这次出现,他是异常高兴。
“父皇,儿臣早就听说您老人家微服私访,而且还去了三哥那,但是儿臣没想到您居然会这么快到武昌。
儿臣真的是开心,对了,儿臣还没给父皇请安呢!” 朱桢直接跪地,给朱元璋磕头。
“儿臣朱桢给父皇请安,愿父皇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笑吟吟地把他扶起。
“六子啊,朕是先从北平,从你四哥那来的,只是这消息还没传过来罢了。
而且朕这次是微服私访嘛,走到哪算哪,朕走到武昌周围,就想念咱家的小六子了。
不过朕没想到啊,咱家的小六子现在长大了,不仅把武昌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为一位书画大家了。
咱看了你刚才那幅牡丹图,觉得不比其他人的作品差啊!朕没想到,咱老朱家倒是出了一个文人,不对,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 朱桢被朱元璋说得不好意思了。
“父皇真是调笑儿臣了,儿臣这些功夫还不到家。
整日寄情丹青书法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儿臣还希望能多为父皇分忧呢。
”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
“整日沉迷丹青书法总比沉迷钩心斗角,勾结大臣好多了。
更何况,咱都下去看了,你也不是荒废了正事。
这武昌治理得很高,老百姓一提起你都是满口称赞,当藩王能当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 朱桢眨巴着眼睛。
“父皇是什么时候到的武昌啊?” 朱元璋嘿嘿一笑。
“朕前天晚上就到了,在外面听听你在百姓那里的口碑,顺便看看武昌百姓的生活。
咱家小六子也没让咱失望,干得不错。
今天咱想直接来看你,
虽然说文人墨客最爱黑皇帝,但是能到楚王府上做客的,谁又愿意去黑朱元璋。
只有一些元朝的遗老遗少,郁郁不得志的书生,以及一些家人被朱元璋审判了的人才最爱黑朱元璋罢了。
对于大明的大部分人来说,朱元璋都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他对于读书人有起码的尊重,而且带给百姓不少福祉。
干嘛要去黑他。
而且当着朱元璋父子的面,谁敢造次? 朱元璋笑着过来品评着所有人的作品,他虽然不算书画大家,但是鉴赏水平也还不错。
毕竟在宫里,什么古董啊,名画啊,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品评上几句了。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以被朱元璋品评了作品为荣。
这可是皇帝啊,开玩笑,多少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皇帝。
而今天皇帝居然在品评着自己的书画作品,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呢? 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给众文人墨客品评作品,倒是拉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他让这些文人都客观地认识了皇上。
他们以前认识的皇上也只是听别人说的罢了。
而他们今天却亲眼见到了,还与皇上研讨书画。
甚至皇上还会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上题字。
这真的是一种荣耀啊!有了皇上题的字,一幅书画多买二百两银子都绝对不过分! 一场书画大会下来,所有人皆是开怀大笑。
朱元璋和朱桢父子也收到了不少人的作品。
最后,朱桢更是性情上了,直接许诺,今天所有来参加大会的文人墨客,皆赏银二百两。
可别小瞧这二百两。
这可是许多家庭一年也赚不到的钱。
文人墨客虽说高雅,但是并不是不需要钱生活。
哪怕是唐伯虎也得卖画为生。
有时候,高雅也得有面包。
所以遇到朱桢这种的金主,他们的嘴都要咧到耳根了。
书画大会结束之后,父子二人在朱桢的殿中聊天。
朱桢还是一脸笑意,很显然朱元璋这次出现,他是异常高兴。
“父皇,儿臣早就听说您老人家微服私访,而且还去了三哥那,但是儿臣没想到您居然会这么快到武昌。
儿臣真的是开心,对了,儿臣还没给父皇请安呢!” 朱桢直接跪地,给朱元璋磕头。
“儿臣朱桢给父皇请安,愿父皇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笑吟吟地把他扶起。
“六子啊,朕是先从北平,从你四哥那来的,只是这消息还没传过来罢了。
而且朕这次是微服私访嘛,走到哪算哪,朕走到武昌周围,就想念咱家的小六子了。
不过朕没想到啊,咱家的小六子现在长大了,不仅把武昌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为一位书画大家了。
咱看了你刚才那幅牡丹图,觉得不比其他人的作品差啊!朕没想到,咱老朱家倒是出了一个文人,不对,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 朱桢被朱元璋说得不好意思了。
“父皇真是调笑儿臣了,儿臣这些功夫还不到家。
整日寄情丹青书法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儿臣还希望能多为父皇分忧呢。
”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
“整日沉迷丹青书法总比沉迷钩心斗角,勾结大臣好多了。
更何况,咱都下去看了,你也不是荒废了正事。
这武昌治理得很高,老百姓一提起你都是满口称赞,当藩王能当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 朱桢眨巴着眼睛。
“父皇是什么时候到的武昌啊?” 朱元璋嘿嘿一笑。
“朕前天晚上就到了,在外面听听你在百姓那里的口碑,顺便看看武昌百姓的生活。
咱家小六子也没让咱失望,干得不错。
今天咱想直接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