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因为催债而出名了

关灯
    汉朝。

     刘邦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是自己所建立的汉朝? 就这么突然地出现在了天幕之上,可这也太……! 自己的大汉不是因为强大而出现在天幕之上,也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唯独因为催债?!!! 好家伙,大汉要因为催债而出名了?! 而在视频中出现的下一张图片更让他震惊…… 孟棠觉得这好搞笑,失信的人在2000年以后,不还钱依旧也是抹不掉的黑历史…… 视频的下一幕出现了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原竹简文—— 债权人:“东汉·简牍湖*南长*沙东牌楼古井窖出土—— ‘汝当还我钱’” 债务人:“汉代·简牍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有急事~’” 汉朝。

     刘邦惊讶的看着天幕,“东汉?怎么叫东汉,难道还有西汉?这是汉朝的分裂还是……” 心中无限可惜天幕提到的内容实在太少,暂时无法分析得出到底是什么情况。

     吕雉挑眉,“这竹简碎片后世都是如此像珍宝一般的研究啊? 不过,两千多年之后竹简都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后世人居然可以把它复原并读出信息? 这技术挺厉害啊!那后世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不过,无所谓,任由他人评说,我只看现在,一切能握在手里的都在手里就好!”冷冷瞥了刘邦一眼之后眼睛又看向天幕,想看看之后天幕还会说什么。

     唐朝。

     李世民坐在御书房中,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图片的上面展示着两块竹简碎片。

    他惊讶地看向群臣,说道:“欠钱不还两千年后都会被后人知道?” “陛下,您看的这画面虽然奇异,但若论文字记录,竹简早已被更为轻便的纸张所取代。

    ”长孙无忌在一旁解释道, “虽说竹简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是今日所用的纸张,其价格依然不菲。

     因此,能够负担得起书籍的人家,仍是那些世代相传的门阀世家。

    然而,只要文字流传下来,不论是以何种形式保存,后世之人皆有可能研读。

    ” 李世民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那么,我们大唐今日之事,后人岂不是也能知晓?” “正是如此,陛下。

    ”长孙无忌答道,“华国自古以来,文化传承未曾中断,无论我们所做的何等大事,只要被记录下来,将来都有可能为后人所知。

    ” 李世民闻言,觉得自己可是要成为明君的人,都忍了魏征那么多次,看来,自己是作对了! 这么想着继续感叹道:“如此看来,我等行事,当慎之又慎,以免留下千古骂名。

    ” 一旁的魏征点头赞同:“陛下英明。

    不仅是个人名誉,就连国家的重大决策,也应当考虑到长远的影响。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大唐基业长存,声名远播。

    ” 李世民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注重史书的编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了解我们是如何开创盛世,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 于是,李世民接着下令抓紧扩充史官队伍,要求公正无私地记录下大唐每一刻的历史瞬间,无论是辉煌的成就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要留给后人以资借鉴。

     孟棠把手机收起来,继续自己的刷题复习法考计划。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19金题-1-2-3,多)” 秦朝。

     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天幕里正在播放的内容。

    他仔细地审视着题目后面的括号,似乎从中总结出了某种规律。

    微蹙的眉头慢慢舒展。

     “前面那些题目,后面都写着‘单’字,都只选了一个,而这次是‘多’字,所以……”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

     一旁的赵高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回禀陛下,臣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次题目上标注的‘多’字,意味着考生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