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直到正月将尽,兴庆宫终于颁下诏书,册立二皇子郢王李嗣谦为东宫太子。

    同年在凌烟阁设立国子监,四位皇子与适龄宗室子弟开春之时一同入阁拜学,并诏令各国驻留长安游学的王子王孙为伴读。

     虽然立太子是本了立贤的主张,数年下来凌烟阁的太傅们均是心知肚明,其实太子嗣谦的资质在诸皇子中只是平平,最为出众的还要数四皇子汉王嗣霄。

    诸位太傅均是一生阅人无数,独见汉王天赋异禀,实为万中无一的惊世之才。

     只是这汉王颇有些奇异的品格。

    以他的资质本该是文武全才,而他偏偏重武轻文,自幼独爱剑术一道。

    于最重要的儒家典籍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只求将随堂考察交代过去便可。

    即便如此,他随手写就的文章也够其他学生苦思上半日。

    主课的太傅往往对这汉王又爱又恨,却是无可奈何。

     -------------------- 唐玄宗李隆基长子庆王李嗣直,次子郢王李嗣谦,三子忠王李玙均符合史书所载,另有七个皇子或早夭或生母不详,不曾留下姓名。

     卷一(五)慕容 转眼已是开元十年,又是一年春深时。

     点点杨花倾城而舞,时不时随风散入凌烟阁高广大殿之中,愈发让一干贵族少年没了念书的心思。

     [昨日讲完了孝经,谁来把五刑章背诵一遍?] 授课的国子监顾太傅虽是年逾古稀,眼神却还中用。

    他不听有人应声,目光扫过堂上只见二十余个学生半是发呆半是走神,最目无规矩的几人竟公然在自己眼皮底下传起了字条,真正在听讲的恐怕十无二三。

     [咳!慕容承,你站起来背给老夫听听!] 慕容承正自低头看汉王方才投过来的条子,不曾听见顾太傅点了名字。

    直到顾太傅走到他身畔以戒尺敲了桌子,这才回过神来忙将那字条藏入掌心,缓缓站起了身。

     慕容承年方十三,一身对襟窄袖的鹿皮卡弗坦,头上东珠冠,腰悬玉带勾,足踏乌革靴,越发衬得他精神熠熠,身形矫健。

    抬起头来只见他粉腮玉面,双目澄澄极是灵动,顾盼间神采飞扬。

    若是迎了阳光仔细看去,那张雕琢精致的脸上还隐约有着西域胡人高鼻深目的影子,令人一见难忘。

     慕容承是大唐所属青海国可汗的次子,原本的名字叫做释摩耶,作了汉话便是[继承者]之意。

    慕容承从小居住长安,一来仰慕大唐天朝风物,二来作为人质以求取大唐对青海国的保护。

    两国以和亲方式换来边境和平的做法由来已久,是以慕容承虽然是鲜卑皇族,生母却是大唐高宗皇帝的孙女义城县主。

     [叫你背诵孝经中的五刑章!]顾太傅早知慕容承方才并未听讲,挥舞着戒尺又说了一遍,皱眉摇头又缓缓踱回教案前。

     [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