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6)

关灯
    可谓相得益彰,遂点点头。

    解缙握笔在手,对着众虎略一思忖,在画的左下手速成了一首五言绝句:“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看着解缙题诗,朱能、蹇义、金忠已深谙其意,装作不知情,嘴上仍夸着书法和画面如何相配,送到永乐手里时,他却没了笑容,“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岂止父子情,他和高炽、瞻基,那是祖孙的三代之情啊! 如果说,解缙首先把朱瞻基搬出来,对永乐进行了一次循循善诱的温和引导;那么,他的五言绝句则对皇帝够得上是一次振聋发聩的强烈震撼了!不再虎着脸争论优劣短长,而是从引导到震撼,解缙妙计迭出,坚定了永乐的立嫡之心,同时,也进一步把他自己推向了高煦的对立面和众矢之的,推进了未来遥不可测的深渊。

     一霎时,如同久闭的大殿拉开帷帘,无数耀眼的金色阳光泄满了殿内一样,永乐痛苦地感受到了心头的震颤,感觉到了体内的喷薄能量、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香火在延续,心头的灰暗、烦躁和迷茫仿佛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吏部尚书蹇义抓住时机,带着深情道:“皇上,已到了当机立断的时候。

    事拖一天,传言就盛一日,臣民猜疑事小,父子骨肉情深至大啊!” 永乐一甩长髯,正色道:“长孙之《虎彪图》和大绅之诗让朕悟出了一个亲情、国情各有所重又相互依存的道理。

    亲情是血脉所系,储君乃国之重事。

    前年以来,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已就储君一事多有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足见朕对此事之重视及众位爱卿和内外诸臣对大明和朕的忠心。

    传朕旨意,召回留守北京的皇长子和备边开平的高阳王,朕主意已定!” 望着皇帝器宇轩昂的坚毅神色,众人却如坠五里雾中。

    定谁了,是长子还是次子?竟不得而知。

    所以,他们不知该点头还是该摇头,各为其主摇旗呐喊的臣子们似乎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暂时偃旗息鼓,静观时变,但随后的一切,让他们很快就明白了。

     灿烂的阳光一扫十几日的阴霾,天空湛蓝如洗,春暖花开的永乐二年四月,满目的姹紫嫣红,满世界都是淡雅的清香,把个庄严肃穆的紫禁城衬在了举国欢庆的喜悦中。

    奉天殿里正在举行着隆重的皇太子冠礼仪式,主角正是大多文臣期待的皇长子朱高炽。

     高炽紧张而忐忑地等在奉天门外,肥胖的身躯裹在宽大的冕服里,倒也收敛了许多。

    为着这一天,他整整煎熬了七百多个日夜。

    虽然早有消息,但一时不戴上皇太子的桂冠,他就担心着父皇的可能变卦,众目睽睽之下让他看着别人登堂入室。

    从北京回来,在妻子晋眉的督促下,他尽力少吃多走,想给父皇和大臣一个崭新的面貌,天遂人愿,居然减掉了二十几斤,走起路来也平稳多了。

     喜欢武英殿请大家收藏:()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