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太子妃游说王贵妃 股肱臣探问病中人(2)
关灯
小
中
大
“贵妃娘娘,”晋眉叫了一声,离了椅子,跪在地上。
开始哭诉,“您知道的,太子仁厚,多大的委屈都憋在心里。
南京的一应怪事都查出了眉目,可他一句都不和皇上说,皇上虽已知情,是不是要他个态度我不知道;启送母后灵柩,多么庄重的事,遭了折辱,他不说;皇上万里远征,风刀雪寒,体谅皇上的艰辛,遣使怎会误期?个中曲折他也不说;总有人动用皇太子乘舆,明眼人一看便知,可偏偏有人就借、就用,用过就扔。
早上听说,状子又告到了皇上那儿,说皇太子无视皇恩,乱扔金辂。
还有前日的投毒,还有这午门的榜文,还有……莫不是要置他于死地吗!娘娘,这朗朗青天还有公理吗?” 王贵妃动情地点点头。
虽已初冬,阴冷阴冷,但听着太子妃的叙述,她的浑身热血沸腾,没有一点点寒意。
高煦所为,她早就看不惯了,但身在内宫,外朝的事说多了皇上会反感的,这一次,她下了决心,就是自己以干犯律法被治罪,也要把太子的委屈说出来。
内心的一团火,表现在神态和言词上,却是出奇的镇定和平静。
“闲来无事的时候,”王贵妃起身将晋眉扶起,落座,“咱也看了一些闲书,有这样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事做多了,老天也不会放过的。
我是苏州人,在海边长大,幼时的风雨如晦之日,看到一排排巨浪铺天盖地般掀起,害怕极了,但后来发现,巨浪之后就是死一般沉寂了。
我说呀,现在该是巨浪最高的时候,死寂很快就会来了,这叫物极必反。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
费尽心机也枉然。
你的‘苦水’我一定委婉倒过去。
皇上多么精明的人,一些事,我猜他早看透了,孰是孰非,已很清楚,只是碍于什么事情,暂时深藏于心罢了。
越是此时,我想他越想听到真话。
” 张妃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扑簌簌流下来。
皇太子面前,外人面前,干练洒脱,何曾见她愁过?总把一脸灿烂的阳光洒给别人。
她和王贵妃相得甚宜,虽心心相印,但“忌讳”太多,从未袒露心声。
若没有今天的场景,有些话或许一辈子深藏于心。
今儿有了贵妃的旨意,她不再迟疑,多年来久闷于心中的委屈嘤嘤戚戚全部倒了出来。
僭越、私募军卒、捶杀兵马司指挥使、投毒等大多数事,王贵妃并不知道,就说前些年寝殿麝香,她腹中剧痛、盛寅妙手回春之事,却不知御医袁宝等为何误诊、险些将她置于死地,更不知高煦要在御药房做手脚,不是盛寅精明细致,到御药房亲自取药,她恐怕早不在人世了。
日头落山了,一幕怪模怪样的彩云像一条长长的蛇游走在西天的暮霭之上,山那边的缕缕阳光还在喷薄着,射出万道霞光,看来,黑幕是遮不住了。
“臣蹇义、袁忠彻参见太子殿下。
”距高炽的卧榻五、六步远的地方,二位大臣一起跪禀。
见有人来,太子灰白的脸上顿时充满惊恐,嘴里嘟囔着什么,下意识地往被里缩,两手紧捂住乱蓬蓬的头。
张兴请二人起来,命人搬来椅子靠床前坐了。
谁知,太子突然错愕地喊叫着:“鬼来了,鬼来了!”一把把锦被蒙在头上。
蹇义无奈地摇摇头,袁忠彻却看出了原委,心中道:“太子爷啊,半是心病半是妄啊!”两人尴尬地坐了一会儿,无法搭话,安慰了几句,无非是保重身体、重任在肩一类的官话,此后再无话可说。
袁忠彻站起,目视前方,挥动衣袖,做“法”一般,然后收身出去,二人便往武英殿走来。
“这节骨眼上,太子爷一病不起,难道是天意不成?”袁忠彻当然明白蹇义所说“节骨眼”,但宫里耳目众多,也不便挑明,左右看看无人,悄声道:“大人所言甚是,太子卧床未必不是好事,外间纷繁扰攘,冷箭迭发,他在床上,一可养精蓄锐,麻痹对方;二可唤回皇上的父子之情。
你我前来就是实证。
依我看,或可是大司马金公的谋划,将计就计,以逸待劳。
金公人在病中,也难免操劳之心!” 蹇义怔了一下,仔细回忆
开始哭诉,“您知道的,太子仁厚,多大的委屈都憋在心里。
南京的一应怪事都查出了眉目,可他一句都不和皇上说,皇上虽已知情,是不是要他个态度我不知道;启送母后灵柩,多么庄重的事,遭了折辱,他不说;皇上万里远征,风刀雪寒,体谅皇上的艰辛,遣使怎会误期?个中曲折他也不说;总有人动用皇太子乘舆,明眼人一看便知,可偏偏有人就借、就用,用过就扔。
早上听说,状子又告到了皇上那儿,说皇太子无视皇恩,乱扔金辂。
还有前日的投毒,还有这午门的榜文,还有……莫不是要置他于死地吗!娘娘,这朗朗青天还有公理吗?” 王贵妃动情地点点头。
虽已初冬,阴冷阴冷,但听着太子妃的叙述,她的浑身热血沸腾,没有一点点寒意。
高煦所为,她早就看不惯了,但身在内宫,外朝的事说多了皇上会反感的,这一次,她下了决心,就是自己以干犯律法被治罪,也要把太子的委屈说出来。
内心的一团火,表现在神态和言词上,却是出奇的镇定和平静。
“闲来无事的时候,”王贵妃起身将晋眉扶起,落座,“咱也看了一些闲书,有这样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事做多了,老天也不会放过的。
我是苏州人,在海边长大,幼时的风雨如晦之日,看到一排排巨浪铺天盖地般掀起,害怕极了,但后来发现,巨浪之后就是死一般沉寂了。
我说呀,现在该是巨浪最高的时候,死寂很快就会来了,这叫物极必反。
命里八尺,难求一丈。
费尽心机也枉然。
你的‘苦水’我一定委婉倒过去。
皇上多么精明的人,一些事,我猜他早看透了,孰是孰非,已很清楚,只是碍于什么事情,暂时深藏于心罢了。
越是此时,我想他越想听到真话。
” 张妃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扑簌簌流下来。
皇太子面前,外人面前,干练洒脱,何曾见她愁过?总把一脸灿烂的阳光洒给别人。
她和王贵妃相得甚宜,虽心心相印,但“忌讳”太多,从未袒露心声。
若没有今天的场景,有些话或许一辈子深藏于心。
今儿有了贵妃的旨意,她不再迟疑,多年来久闷于心中的委屈嘤嘤戚戚全部倒了出来。
僭越、私募军卒、捶杀兵马司指挥使、投毒等大多数事,王贵妃并不知道,就说前些年寝殿麝香,她腹中剧痛、盛寅妙手回春之事,却不知御医袁宝等为何误诊、险些将她置于死地,更不知高煦要在御药房做手脚,不是盛寅精明细致,到御药房亲自取药,她恐怕早不在人世了。
日头落山了,一幕怪模怪样的彩云像一条长长的蛇游走在西天的暮霭之上,山那边的缕缕阳光还在喷薄着,射出万道霞光,看来,黑幕是遮不住了。
“臣蹇义、袁忠彻参见太子殿下。
”距高炽的卧榻五、六步远的地方,二位大臣一起跪禀。
见有人来,太子灰白的脸上顿时充满惊恐,嘴里嘟囔着什么,下意识地往被里缩,两手紧捂住乱蓬蓬的头。
张兴请二人起来,命人搬来椅子靠床前坐了。
谁知,太子突然错愕地喊叫着:“鬼来了,鬼来了!”一把把锦被蒙在头上。
蹇义无奈地摇摇头,袁忠彻却看出了原委,心中道:“太子爷啊,半是心病半是妄啊!”两人尴尬地坐了一会儿,无法搭话,安慰了几句,无非是保重身体、重任在肩一类的官话,此后再无话可说。
袁忠彻站起,目视前方,挥动衣袖,做“法”一般,然后收身出去,二人便往武英殿走来。
“这节骨眼上,太子爷一病不起,难道是天意不成?”袁忠彻当然明白蹇义所说“节骨眼”,但宫里耳目众多,也不便挑明,左右看看无人,悄声道:“大人所言甚是,太子卧床未必不是好事,外间纷繁扰攘,冷箭迭发,他在床上,一可养精蓄锐,麻痹对方;二可唤回皇上的父子之情。
你我前来就是实证。
依我看,或可是大司马金公的谋划,将计就计,以逸待劳。
金公人在病中,也难免操劳之心!” 蹇义怔了一下,仔细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