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2)

关灯
    了。

    ” 金忠的话让永乐很兴奋,脸上泛着暖暖的红光,尤其在言及“一水一治”时,即是在提醒原吉,也是在提醒各位大臣的处事方法,不照搬,不迷信,因地制宜,大事何患不成?除了大类书,这是他即位后的第一个事关百姓生计的民生工程,他必须时时照拂,他盼望着,也相信到浙西治水的夏原吉会早传佳音,给他一份圆满的答卷。

     原吉刚到苏州,永乐就把编纂大类书收集的关于水利方面的书籍赐给原吉,以供参考,特命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送来;接着又采纳蹇义的建议,把于水利方面擅长的大理寺少卿袁复也派来给原吉当助手。

    原吉之外,有李文郁、袁复两个懂水利的官员襄助,这治水大业也就更有希望了。

     今天,钦差夏原吉乘一艘大船在太湖上巡视,侍郎李文郁、少卿袁复以及相关地方大员陪同,加上送书的俞士吉,方方面面聚齐了,最终敲定疏浚方案。

    数月以来,夏原吉分别带着苏州知府虞谦、松江知府仪智、嘉兴知府刘观、湖州知府李庆等巡视了刘家河、吴淞江、大黄浦以及沿江的州县,实地踏勘,随水就势,对古之“三江”的水势及分水泄洪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苏州知府虞谦一直都是满脸的官司。

    他的脸本来就黑,又有几颗黑痣稳稳驻扎在瘦长的脸上,倒有了几分清冷下的威严,很让人生畏。

    今上说了,苏州就需要他这样的人。

    什么意思?就因为元末张士诚盘踞着苏州,和太祖抗衡,几十年了,这股子劲还没有过去。

    古之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农谚,外人看来,他是到了个富得流油的天堂,到了天堂还不知足?可他总是报以一丝苦笑。

     虞谦来苏州的这一年多,赋税奇重、怨声载道的事不说,只这非旱即涝的灾害就逼得他拆东补西,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