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太子妃游说王贵妃 股肱臣探问病中人(2)
关灯
小
中
大
了一番事情的经过,不置可否,这一点他还真没有悟透。
同为东宫辅臣,金忠可以不顾一切,力保太子,比较而言,自己就欠缺了些,却又无计可施。
这个袁忠彻,平日接触少,但看人看事一针见血,襟怀坦荡真和乃父一点不差。
蹇义又侧头看了看这个身形高大却又很不简单的袁忠彻。
他的面部棱角分明,五缕长髯飘在胸前,虽然是小杂花青袍的六品官服,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韵。
他不仅身材、长相和父亲袁珙十分相似,且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和父亲一样,这样的人,足可以言心语,托大事。
袁忠彻话已点破,纵然太子不喜欢他,但他心在太子是不容置疑的。
“静思就没有什么法子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吗?”蹇义平时只叫他的官职,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如今叫了他的字,听着亲切,又有重语相托,袁忠彻心中一股暖流顿涌。
自和父亲袁珙以相术在燕邸得幸,如今任尚宝司丞,总感觉与其他大臣有一种隔膜,尤其是部院堂官,担心被大家看不起。
父亲去世后,他的这种孤单的感觉便愈发强烈。
今天,很偶然的机会,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堂堂的二品大员这样称呼、且又有大事邀讨,一下子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袁忠彻便想着借蹇义之口亲近太子。
待前面的两个小内侍打了招呼匆匆走过,趁机表白:“天官大人也知道,太子衔恨于我和盛寅,宫里宫外都知道,连我都莫名其妙,始终找不出什么地方得罪了他。
前些年,盛寅几乎舍命救下太子妃,但也不能使太子释疑,东宫的大事小情仍不许盛寅参与,弄得盛寅好不尴尬。
太子面前,我虽也是个难堪的角色,但苍天可鉴,我的这颗心是皇上、是太子的,一会儿见了皇上,我们只这般、这般去说,管保皇上收了午门的榜文。
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太子的病一好,以后诸事就顺当多了。
”他小声嘀咕着,说得蹇义不住地点头。
永乐陷入了即位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抉择的痛苦中。
靖难那会儿,建文帝用齐泰、黄子澄之言,使用反间计,想搅乱燕王的内部。
齐泰以皇帝的名义,秘密给留守北平的高炽写信;又令人密报出征在外的燕王,说高炽和朝廷有频繁的书信往来。
老营岂能有丁点闪失?燕王接信正在猜忌之时,亏得辅佐高炽的道衍、顾成识破了朝廷的奸计,信未启封,连同朝廷的送信人一起押到军前交燕王处置。
永乐称帝后,每每因事看不惯高炽时,都会想起那个反间计,设若高炽的人晚到一天,设若当时杀了高炽,还会有今天的皇储之事让他这样痛苦地纠结吗?其结果,也就没有了太子妃张晋眉、好圣孙朱瞻基的光彩照人。
十几年来,高炽虽过错不断,却没有一个堂皇的理由能够将其废黜,南京、北京的大案、要案,都是汉、赵二王在搅和着,一些奏高炽的折子,都那么苍白无力。
二次北征归来,尤其是最近打死徐野驴及东宫辅臣险些遇刺案,简直就是公开和朝廷抗衡。
他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计划基本失败。
责罚东宫辅臣以撼动太子,金忠、杨士奇站出来以身挡住他的板子,舍命保全太子;遣高煦到青州就藩,高煦竟置若罔闻,根本不听。
从金、杨的舍命不难看出,太子在辅臣心中的植根实在是太深了,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理解为私心,以金忠、杨士奇的人品,出于为大明王朝的考虑不是没有的。
午门张榜,是他最后的杀手锏,他都不明白情急之下怎么会做出连自己都觉得荒唐的举动,现在倒好,高炽从此卧床不起,真要有个好歹,他将怎样面对天下臣民? 多天来,他的心随着太医的穿梭往来一直揪着。
御医们愁眉苦脸,太子情形不见好转,让他深感忧虑。
王贵妃的耳语枕风又活跃着他的思绪亲情。
毕竟是骨肉至亲,深思熟虑后,这才遣蹇义、袁忠彻两个大臣前往探视,想探出一个底细来。
蹇、袁二人回武英殿复
同为东宫辅臣,金忠可以不顾一切,力保太子,比较而言,自己就欠缺了些,却又无计可施。
这个袁忠彻,平日接触少,但看人看事一针见血,襟怀坦荡真和乃父一点不差。
蹇义又侧头看了看这个身形高大却又很不简单的袁忠彻。
他的面部棱角分明,五缕长髯飘在胸前,虽然是小杂花青袍的六品官服,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韵。
他不仅身材、长相和父亲袁珙十分相似,且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和父亲一样,这样的人,足可以言心语,托大事。
袁忠彻话已点破,纵然太子不喜欢他,但他心在太子是不容置疑的。
“静思就没有什么法子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吗?”蹇义平时只叫他的官职,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如今叫了他的字,听着亲切,又有重语相托,袁忠彻心中一股暖流顿涌。
自和父亲袁珙以相术在燕邸得幸,如今任尚宝司丞,总感觉与其他大臣有一种隔膜,尤其是部院堂官,担心被大家看不起。
父亲去世后,他的这种孤单的感觉便愈发强烈。
今天,很偶然的机会,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堂堂的二品大员这样称呼、且又有大事邀讨,一下子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袁忠彻便想着借蹇义之口亲近太子。
待前面的两个小内侍打了招呼匆匆走过,趁机表白:“天官大人也知道,太子衔恨于我和盛寅,宫里宫外都知道,连我都莫名其妙,始终找不出什么地方得罪了他。
前些年,盛寅几乎舍命救下太子妃,但也不能使太子释疑,东宫的大事小情仍不许盛寅参与,弄得盛寅好不尴尬。
太子面前,我虽也是个难堪的角色,但苍天可鉴,我的这颗心是皇上、是太子的,一会儿见了皇上,我们只这般、这般去说,管保皇上收了午门的榜文。
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太子的病一好,以后诸事就顺当多了。
”他小声嘀咕着,说得蹇义不住地点头。
永乐陷入了即位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抉择的痛苦中。
靖难那会儿,建文帝用齐泰、黄子澄之言,使用反间计,想搅乱燕王的内部。
齐泰以皇帝的名义,秘密给留守北平的高炽写信;又令人密报出征在外的燕王,说高炽和朝廷有频繁的书信往来。
老营岂能有丁点闪失?燕王接信正在猜忌之时,亏得辅佐高炽的道衍、顾成识破了朝廷的奸计,信未启封,连同朝廷的送信人一起押到军前交燕王处置。
永乐称帝后,每每因事看不惯高炽时,都会想起那个反间计,设若高炽的人晚到一天,设若当时杀了高炽,还会有今天的皇储之事让他这样痛苦地纠结吗?其结果,也就没有了太子妃张晋眉、好圣孙朱瞻基的光彩照人。
十几年来,高炽虽过错不断,却没有一个堂皇的理由能够将其废黜,南京、北京的大案、要案,都是汉、赵二王在搅和着,一些奏高炽的折子,都那么苍白无力。
二次北征归来,尤其是最近打死徐野驴及东宫辅臣险些遇刺案,简直就是公开和朝廷抗衡。
他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计划基本失败。
责罚东宫辅臣以撼动太子,金忠、杨士奇站出来以身挡住他的板子,舍命保全太子;遣高煦到青州就藩,高煦竟置若罔闻,根本不听。
从金、杨的舍命不难看出,太子在辅臣心中的植根实在是太深了,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理解为私心,以金忠、杨士奇的人品,出于为大明王朝的考虑不是没有的。
午门张榜,是他最后的杀手锏,他都不明白情急之下怎么会做出连自己都觉得荒唐的举动,现在倒好,高炽从此卧床不起,真要有个好歹,他将怎样面对天下臣民? 多天来,他的心随着太医的穿梭往来一直揪着。
御医们愁眉苦脸,太子情形不见好转,让他深感忧虑。
王贵妃的耳语枕风又活跃着他的思绪亲情。
毕竟是骨肉至亲,深思熟虑后,这才遣蹇义、袁忠彻两个大臣前往探视,想探出一个底细来。
蹇、袁二人回武英殿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