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关灯
小
中
大
的作品。
(孙国忠) skbshge 勃里斯 勃里斯(ArthurBliss,18911975) 英国作曲家。
191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取得音乐学学士学位。
旋入皇家音乐学院攻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参军。
1919年退伍后,写了一系列室内乐,在1922年及1923年的国际现代音乐节上演出,从此成为英国先锋派音乐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体裁众多,包括芭蕾、电影与戏剧音乐等。
曾几次去美国。
1942年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指导三年,1950年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
勃里斯的作品共百余部。
被称为是艾尔加传统的合法继承者。
其音乐风格源自后期浪漫主义,但缺少马勒、艾尔加等人的内省性观照,比较外向,在结构和织体方面相当严密,和声语言较多变化。
(叶纯之) skbshge 奥涅格 奥涅格(ArthurHonegger,18921955) 瑞士作曲家。
生于法国的勒哈弗尔。
19091911年就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
1911191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一生崇敬巴赫,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也很偏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了“六人团”,但却是该团体内与萨蒂的艺术思想联系最少的一员。
一生创作颇丰,音乐风格多样化,并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1921年作的取材于圣经故事的清唱剧《大卫王》为其成名作,可看到受亨德尔同类音乐的影响。
作于1923年的标题性管弦乐曲《太平洋231号》属“机械音乐”,通过“音响造型”模仿描绘了这种当时最新型号的机车从起动、奔驰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
当年作品演出曾轰动一时,作曲家也因此广受世人瞩目。
作于1935年的清唱剧《火刑台上的贞德》在音乐上融合了诸种因素:赞美歌、舞曲、民歌及含有现代气息、音响刺激的音乐语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所作的五部交响曲中以第二、第三和第五交响曲最为出名。
《第二交响曲》(1941)写于纳粹占领巴黎期间,乐队编制仅用弦乐,只在末乐章加进了独奏小号,并奏出凯旋性的曲调,表达了作曲家对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的信心。
《第三交响曲》(1933)亦称《礼拜交响曲》,虽然借用了宗教的名称,表达的却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哲理思考。
《第五交响曲》的别名为《三个D音》,指全曲三个乐章都以D音结束,悲剧气氛甚浓,恰切地反映出作曲家晚年的悲剧意识和苦闷的心境。
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歌剧《犹滴》(1925)、《安提戈涅》(1927),交响诗《夏季田园曲》(1920)、《胜利的贺拉斯》(1920),《钢琴协奏曲》(1924)等。
奥涅格一生基本上都在巴黎活动,在创作的同时也教授作曲,还经常指挥自己的作品。
其音乐批评文章和随笔对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
他最重要的著作为《我是一个作曲家》(1951),该书不仅阐明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观念,还表达了他对未来音乐发展的思考。
(孙国忠) skbshge
(孙国忠) skbshge 勃里斯 勃里斯(ArthurBliss,18911975) 英国作曲家。
191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取得音乐学学士学位。
旋入皇家音乐学院攻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参军。
1919年退伍后,写了一系列室内乐,在1922年及1923年的国际现代音乐节上演出,从此成为英国先锋派音乐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体裁众多,包括芭蕾、电影与戏剧音乐等。
曾几次去美国。
1942年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指导三年,1950年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
勃里斯的作品共百余部。
被称为是艾尔加传统的合法继承者。
其音乐风格源自后期浪漫主义,但缺少马勒、艾尔加等人的内省性观照,比较外向,在结构和织体方面相当严密,和声语言较多变化。
(叶纯之) skbshge 奥涅格 奥涅格(ArthurHonegger,18921955) 瑞士作曲家。
生于法国的勒哈弗尔。
19091911年就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
1911191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一生崇敬巴赫,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也很偏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了“六人团”,但却是该团体内与萨蒂的艺术思想联系最少的一员。
一生创作颇丰,音乐风格多样化,并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1921年作的取材于圣经故事的清唱剧《大卫王》为其成名作,可看到受亨德尔同类音乐的影响。
作于1923年的标题性管弦乐曲《太平洋231号》属“机械音乐”,通过“音响造型”模仿描绘了这种当时最新型号的机车从起动、奔驰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
当年作品演出曾轰动一时,作曲家也因此广受世人瞩目。
作于1935年的清唱剧《火刑台上的贞德》在音乐上融合了诸种因素:赞美歌、舞曲、民歌及含有现代气息、音响刺激的音乐语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所作的五部交响曲中以第二、第三和第五交响曲最为出名。
《第二交响曲》(1941)写于纳粹占领巴黎期间,乐队编制仅用弦乐,只在末乐章加进了独奏小号,并奏出凯旋性的曲调,表达了作曲家对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的信心。
《第三交响曲》(1933)亦称《礼拜交响曲》,虽然借用了宗教的名称,表达的却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哲理思考。
《第五交响曲》的别名为《三个D音》,指全曲三个乐章都以D音结束,悲剧气氛甚浓,恰切地反映出作曲家晚年的悲剧意识和苦闷的心境。
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歌剧《犹滴》(1925)、《安提戈涅》(1927),交响诗《夏季田园曲》(1920)、《胜利的贺拉斯》(1920),《钢琴协奏曲》(1924)等。
奥涅格一生基本上都在巴黎活动,在创作的同时也教授作曲,还经常指挥自己的作品。
其音乐批评文章和随笔对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
他最重要的著作为《我是一个作曲家》(1951),该书不仅阐明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观念,还表达了他对未来音乐发展的思考。
(孙国忠) skbsh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