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关灯
小
中
大
转向钻研十二音技法,写出歌剧《卡尔五世》。
他1937年访问美国。
1938年希特勒侵入奥地利后,定居美国,在多所院校教授作曲并从事创作。
当时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十二音技法为主的乐曲。
后来又尝试写作电子音乐。
作品甚多,有歌剧近二十部,交响曲五部及器乐、声乐曲等。
克申涅克致力于宣传介绍十二音音乐,并写有许多著作,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
(叶纯之) skbshge 柯普兰 柯普兰(AaronCopland,1900) 美国作曲家。
生于纽约。
幼年时从维特根施泰因和阿德勒学钢琴。
1917年从戈德马克学和声与对位,后即开始作曲。
最早出版的作品钢琴曲《猫和鼠》(1920)(副标题“幽默谐谑曲”)受德彪西的影响。
1921年去巴黎,从娜蒂亚·布朗热学作曲和配器。
1924年返回美国,常居纽约,从事多方面的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位作曲家,同时也是指挥家、钢琴家及各种音乐团体的组织者。
1925年,他的早期作品《戏剧音乐》在库谢维茨基的指挥下由波士顿交响乐队演出。
1927年,他在自己所作钢琴协奏曲的演出中自任独奏家。
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人们的赞赏,特别是一些主题来自民间的作品,如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1936)、美国舞剧《小子比利》(1938)和《阿帕拉契亚之春》(1944)。
再如别具一格的朗诵和乐队曲《林肯画像》(1942)引用林肯的演讲和书信作为朗诵词,这部作品久演不衰,曾由美国政治领袖斯蒂文森和罗斯福夫人担任朗诵。
其他作品如《平民的号角之音》(铜管和打击乐,1942)也获得了成功。
他的创作领域广泛,作品遍及歌剧、舞剧、电影音乐、管弦乐、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和歌曲。
此外,还有许多著作,包括《在音乐中聆听什么》、《我们的新音乐》、《音乐和想象》、《柯普兰论音乐》等。
由于他的重要贡献,曾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奖。
(钱仁康) skbshge 帕奇 帕奇(HarryPartch,19011974) 美国作曲家。
除幼年曾跟随其母亲受到过一些初步的音乐教育外,基本靠自学成才,一生中曾多次变动过职业。
直到1934年获卡内基奖学金,始有机会去大英博物馆学习音调的历史,并对律学发生兴趣,设计出了四十三律。
1943年由于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支持,开始从事四十三律的新乐器的试制工作,先后试制出新乐器达二十种之多。
1944年起担任威斯康辛大学副研究员。
以后又在伊利诺斯大学工作。
帕奇的创作开始于1931年,以戏剧性的作品为主。
作品多用自己发明的打击乐器,并结合舞蹈、歌唱及朗诵。
代表性作品有《旧金山》(1943)、《俄狄浦斯》(1951)、《愤怒女神的误会》(1969)等。
(叶纯之) skbshge 瓦尔顿 瓦尔顿(WilliamWalton,1902) 英国作曲家。
幼年时加入过唱诗班。
十二岁入牛津合唱学校。
十八岁离校。
自学作曲。
以后在伦敦从事音乐创作及演出活动。
以《法赛组曲》(1926)等作品初露头角。
以后写出《中提琴协奏曲》(1929)、《贝尔莎柴尔节日》(19
他1937年访问美国。
1938年希特勒侵入奥地利后,定居美国,在多所院校教授作曲并从事创作。
当时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十二音技法为主的乐曲。
后来又尝试写作电子音乐。
作品甚多,有歌剧近二十部,交响曲五部及器乐、声乐曲等。
克申涅克致力于宣传介绍十二音音乐,并写有许多著作,是美国当代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之一。
(叶纯之) skbshge 柯普兰 柯普兰(AaronCopland,1900) 美国作曲家。
生于纽约。
幼年时从维特根施泰因和阿德勒学钢琴。
1917年从戈德马克学和声与对位,后即开始作曲。
最早出版的作品钢琴曲《猫和鼠》(1920)(副标题“幽默谐谑曲”)受德彪西的影响。
1921年去巴黎,从娜蒂亚·布朗热学作曲和配器。
1924年返回美国,常居纽约,从事多方面的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位作曲家,同时也是指挥家、钢琴家及各种音乐团体的组织者。
1925年,他的早期作品《戏剧音乐》在库谢维茨基的指挥下由波士顿交响乐队演出。
1927年,他在自己所作钢琴协奏曲的演出中自任独奏家。
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人们的赞赏,特别是一些主题来自民间的作品,如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1936)、美国舞剧《小子比利》(1938)和《阿帕拉契亚之春》(1944)。
再如别具一格的朗诵和乐队曲《林肯画像》(1942)引用林肯的演讲和书信作为朗诵词,这部作品久演不衰,曾由美国政治领袖斯蒂文森和罗斯福夫人担任朗诵。
其他作品如《平民的号角之音》(铜管和打击乐,1942)也获得了成功。
他的创作领域广泛,作品遍及歌剧、舞剧、电影音乐、管弦乐、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和歌曲。
此外,还有许多著作,包括《在音乐中聆听什么》、《我们的新音乐》、《音乐和想象》、《柯普兰论音乐》等。
由于他的重要贡献,曾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奖。
(钱仁康) skbshge 帕奇 帕奇(HarryPartch,19011974) 美国作曲家。
除幼年曾跟随其母亲受到过一些初步的音乐教育外,基本靠自学成才,一生中曾多次变动过职业。
直到1934年获卡内基奖学金,始有机会去大英博物馆学习音调的历史,并对律学发生兴趣,设计出了四十三律。
1943年由于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支持,开始从事四十三律的新乐器的试制工作,先后试制出新乐器达二十种之多。
1944年起担任威斯康辛大学副研究员。
以后又在伊利诺斯大学工作。
帕奇的创作开始于1931年,以戏剧性的作品为主。
作品多用自己发明的打击乐器,并结合舞蹈、歌唱及朗诵。
代表性作品有《旧金山》(1943)、《俄狄浦斯》(1951)、《愤怒女神的误会》(1969)等。
(叶纯之) skbshge 瓦尔顿 瓦尔顿(WilliamWalton,1902) 英国作曲家。
幼年时加入过唱诗班。
十二岁入牛津合唱学校。
十八岁离校。
自学作曲。
以后在伦敦从事音乐创作及演出活动。
以《法赛组曲》(1926)等作品初露头角。
以后写出《中提琴协奏曲》(1929)、《贝尔莎柴尔节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