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关灯
    岛的大象》(1921)描绘的则是一只机械化的怪物,画中各部分的形象互不相关,离奇怪诞,是一种梦幻式的潜意识表现。

    这类作品以木面油画《两个孩子受到夜莺的惊吓》(1924)而告结束。

    1925年起,他开始用“摹拓法”作画,从各种有纹理表面的物体上磨擦拓印下不同的图样,并利用偶然性造成的效果,用新的思路给予处理。

    摹拓画《部落》(1927)、《雨后欧罗巴》(19401942)等具有一种表现主义的特征。

    他的雕塑作品在1920年的科隆达达派展览会上展出时便引人注目,其表现形式具有集合艺术的性质。

    1934年受贾科梅蒂的影响,创作注意力由绘画逐渐转向雕塑。

    常采用石膏制作,然后再翻制成青铜作品。

    《俄狄浦斯Ⅰ》(1934)取希腊神话的人物作为素材,用胶泥做成几节竹筒形状,装配成不稳定的均衡状态,后再翻铸成青铜,形象幽默风趣。

    石膏《月亮芦笋》(1935)则是两个被拉长了身子的植物人形,形象奇特滑稽。

    这些作品带有达达派讽刺夸张的痕迹。

    40年代初起创作了一系列青铜人物像,其造型与废物雕塑相类似,如青铜的《月亮人》、《与王后戏嬉的国王》(1954),后期作品更注重形式,手法简练。

    (朱国荣) skbshge 基斯勒 基斯勒(FrederickKiesler,18921965) 美国雕塑家、建筑家。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约在1910年,随奥地利建筑家路斯学习,20年代早期曾同荷兰“风格派”发生联系。

    1926年移居美国。

    1933至1957年在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担任布景设计师,其中1936至1942年还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建筑试验室主任。

    1951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雕塑作品展览。

    他注重于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布置,常把雕塑的形式和彩色壁板以及暗示教堂家具的物体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阴沉而恐怖的教堂气氛。

    用青铜、铝、蜡、甲基丙烯酸树脂、金箔和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环境艺术作品《最后的审判》(19551959,1963)是他的代表作品,左边是一个用青铜铸造的骨形物,摆在壁龛前面,好像是受膜拜的遗物,在右边的一个条形祭坛上,立着另一个膜拜物,祭台上面用铁链条悬挂着一张桌子,那垂下的桌腿作出一种令人恐怖的姿态。

    作品把超现实主义兼表现主义的气氛同构成主义的形式结合了起来,在美术馆制造出了一个气象森严的教堂的氛围。

    (朱国荣) skbshge 格罗兹 格罗兹(GeorgtGrosz,18931959) 德国画家。

    生于柏林。

    曾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与柏林皇家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19141916年和1917年两度入伍从军。

    战前作品多以线描表现柏林夜生活的阴暗面,表示出他对人生极度的厌恶。

    服兵役和大战期间的文官生活,使这种厌恶更为强烈。

    因此战后的作品对独裁与战争猛烈抨击,并站到持有左翼观点的柏林达达一边。

    以神经质的、纤细的、童稚般的线条,描写腐败的军官、残废的战士和贪婪的文官。

    作品受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风格的影响。

    所作油画、素描与版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格罗兹曾两度因有辱德军,与当局发生矛盾,而前往美国。

    1931年作品就开始在美国展出。

    1932年在纽约定居。

    二次大战再一次激发了他对法西斯的愤怒,描绘了一系列表达他对法西斯主义极度仇恨的作品。

    1945年获卡内基奖。

    1951年回德国。

    格罗兹的艺术先后与达达、新客观、美国早期社会现实主义发生联系,但最突出的贡献在于20年代具有强烈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