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组织者和精神领袖为别努阿,他没有受过完整的学院美术教育,(仅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读了一年书),但具有绘画才能。

    他从事过历史、风景绘画的创作,为文学作品画过插图,也搞过舞台美术,写过文艺评论,当过戏剧导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

    这团体的其余核心人物有索莫夫、巴克斯特、佳吉列夫等。

    “艺术世界”的成员并非全是画家,其中有不少人是音乐、舞蹈、文艺评论、社会活动等的专门家。

    于是,艺术门类综合,是这个组织的一大特色。

    19世纪90年代,成员们经常聚会讨论俄国文艺发展的方向与前途问题。

    他们对动荡不安的俄国社会现实颇为不满,对墨守陈规的学院派及巡回展览画派的保守作风异常愤慨;主张俄罗斯艺术要走法国及欧洲现代派革新发展的道路。

    1898年,佳吉列夫组织了“俄罗斯与芬兰画家联合展览会”,展出了创新之作。

    1899年创办同名杂志“艺术世界”,1901年又组织同名画展,介绍了欧洲及俄国画家的作品。

    18991904年,是这个艺术团体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全盛时期,参加者甚众,组织扩大很快。

    他们中间多数人认为绘画艺术无须表达任何意识形态,也不必反映社会生活,主张个性自由;在全盛时期形成的那股潮流,有益地冲击了当时保守的俄国画坛。

     1904年起,这个杂志内部出现意见分歧,导致了团体分裂,杂志停刊,许多成员纷纷参加“俄罗斯美术家协会”。

    杂志负责人佳吉列夫也率领俄国芭蕾舞团远去他国,在巴黎、伦敦演出,并聘请毕加索等为演出制作舞台布景。

    1910年,这个名噪一时的艺术团体宣告解体。

    同年春天,别努阿离开了“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力图重建“艺术世界”,并运用此名定期举办展览。

    在重新组合的成员中,搞油画的人不多,搞版画、插图、舞台美术的人却不少。

    “艺术世界”的创建和重建,在当时,都是俄国文艺界的大事。

    但重建后的“艺术世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本上没有开展活动。

    十月革命以后(1924年),他们举行了最后一次展览,并宣布正式解散。

    这个团体的多数成员参加了苏维埃政权的文化工作,加入了“俄罗斯革命美术家协会”。

    “艺术世界”不乏才华出众的文艺家,他们对以后苏联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1927年,先前出国在外的“艺术世界”的老成员佳吉列夫等人,又试图东山再起,恢复原来的组织,在巴黎举办“艺术世界”画展;但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

    这个享有盛名的团体从此在欧洲大陆上消失了。

    (沈正道) skbsh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