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小
中
大
品。
80年代来中国展出的作品有套色木刻《射手》(19081909)、《小小的世界Ⅶ》(1922)蚀刻版画《小小的世界Ⅻ》(1922)、套色石版画《柑子》(1923)年。
康定斯基的版画,对开拓表现主义绘画艺术起过重要作用。
康定斯基的艺术兴趣很广泛,对民间艺术、音乐及诗歌都有所涉猎。
他除了出版过绘画理论著作《精神谐调的艺术》外,还出版了《点、线与面》一书。
这部著作是作为包豪斯丛书之一种于1926年出版的,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沈正道) skbshge 珂勒惠支 珂勒惠支(KatheKollwitz,18671945) 德国女版画家、雕塑家。
生于哥尼斯堡(即后来苏联的加里宁格勒)。
18841885年在柏林女子艺术学校读书;18881889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
早期受新自然主义的影响。
1890年回到哥尼斯堡创立画室,并师从鲁道夫·毛厄尔开始学习版画。
1891年结婚,在柏林居住。
1893年曾与“分离派”接触。
1897年完成了费时五年的版画《织工的反抗》。
又译《织布工人暴动》组画,共六幅:《贫穷》、《死亡》、《商议》、《组织队伍》、《突击》和《结局》。
1903年创作版画组画《农民战争》,共七幅:《耕田的人》、《**》、《磨镰刀》、《地窖里的武器》、《爆发》、《战场》、《俘虏》等。
1910年后转向雕塑。
1914年,她的十八岁的小儿子彼得在比利时狄克梅德作战时阵亡,这使她极度悲伤。
于是,保护孩子们的母亲和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便成了她创作的中心题材,《哀悼的双亲》即是其中之一。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1918年的德国革命,曾使她满怀希望。
以后德国共产***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暗杀,使她深感震惊,画了一幅李卜克内西的速写,并创作了木刻《悼念李卜克内西》。
在魏玛共和国的岁月里,她被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9281933年间,任普鲁士艺术学院雕塑室主任。
1929年获腓德烈大帝“功勋”勋章。
1931年,作品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展出。
在第三帝国时期,她为反对饥饿、苦难、战争和法西斯主义而进行了斗争,作品一再被禁止展出或发表。
1933年她被纳粹教育部长恩哈德·腊斯特开除出普鲁士艺术学院。
1943年她的工作室、住宅被炸,毁掉了她一生中创作的大部分作品。
1945年在毛利茨堡逝世。
珂勒惠支认为艺术应表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
她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六百多件作品,其中包括铜版画、木刻、素描、石版画和雕塑,大部分都是表现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的。
(沈正道) skbshge 诺尔德 诺尔德(EmilNolde,18671956) 德国画家。
生于石勒苏益格的诺尔德。
1884年求学于弗伦斯堡绍尔曼雕刻学校。
1888年进入国立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1898年在法国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
1906年成为“桥社”成员;1907年退出“桥社”。
1911年后漫游比利时、苏联和中国,并在中国汉口、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画。
晚年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
1950年曾在威尼斯获得双年展的版画奖。
80年代来中国展出的作品有套色木刻《射手》(19081909)、《小小的世界Ⅶ》(1922)蚀刻版画《小小的世界Ⅻ》(1922)、套色石版画《柑子》(1923)年。
康定斯基的版画,对开拓表现主义绘画艺术起过重要作用。
康定斯基的艺术兴趣很广泛,对民间艺术、音乐及诗歌都有所涉猎。
他除了出版过绘画理论著作《精神谐调的艺术》外,还出版了《点、线与面》一书。
这部著作是作为包豪斯丛书之一种于1926年出版的,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沈正道) skbshge 珂勒惠支 珂勒惠支(KatheKollwitz,18671945) 德国女版画家、雕塑家。
生于哥尼斯堡(即后来苏联的加里宁格勒)。
18841885年在柏林女子艺术学校读书;18881889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
早期受新自然主义的影响。
1890年回到哥尼斯堡创立画室,并师从鲁道夫·毛厄尔开始学习版画。
1891年结婚,在柏林居住。
1893年曾与“分离派”接触。
1897年完成了费时五年的版画《织工的反抗》。
又译《织布工人暴动》组画,共六幅:《贫穷》、《死亡》、《商议》、《组织队伍》、《突击》和《结局》。
1903年创作版画组画《农民战争》,共七幅:《耕田的人》、《**》、《磨镰刀》、《地窖里的武器》、《爆发》、《战场》、《俘虏》等。
1910年后转向雕塑。
1914年,她的十八岁的小儿子彼得在比利时狄克梅德作战时阵亡,这使她极度悲伤。
于是,保护孩子们的母亲和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便成了她创作的中心题材,《哀悼的双亲》即是其中之一。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1918年的德国革命,曾使她满怀希望。
以后德国共产***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暗杀,使她深感震惊,画了一幅李卜克内西的速写,并创作了木刻《悼念李卜克内西》。
在魏玛共和国的岁月里,她被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9281933年间,任普鲁士艺术学院雕塑室主任。
1929年获腓德烈大帝“功勋”勋章。
1931年,作品在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展出。
在第三帝国时期,她为反对饥饿、苦难、战争和法西斯主义而进行了斗争,作品一再被禁止展出或发表。
1933年她被纳粹教育部长恩哈德·腊斯特开除出普鲁士艺术学院。
1943年她的工作室、住宅被炸,毁掉了她一生中创作的大部分作品。
1945年在毛利茨堡逝世。
珂勒惠支认为艺术应表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
她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六百多件作品,其中包括铜版画、木刻、素描、石版画和雕塑,大部分都是表现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的。
(沈正道) skbshge 诺尔德 诺尔德(EmilNolde,18671956) 德国画家。
生于石勒苏益格的诺尔德。
1884年求学于弗伦斯堡绍尔曼雕刻学校。
1888年进入国立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1898年在法国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
1906年成为“桥社”成员;1907年退出“桥社”。
1911年后漫游比利时、苏联和中国,并在中国汉口、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画。
晚年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
1950年曾在威尼斯获得双年展的版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