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关灯
    十余首独唱、合唱、康塔塔等。

    韦伯恩的作品共编有三十**,从作品第十九号开始,他的声乐作品都采用严格的序列原则,这些极为精致、精雕细刻的声乐作品在原则上与他的器乐作品毫无二致。

     韦伯恩的作品在生前很少演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则成为先锋派的旗帜。

    人们认为,勋伯格和贝尔格的创作没有与浪漫主义的遗产断绝关系,而韦伯恩则是新音乐观的创始人。

    韦伯恩的全部作品在19541956年被录成四张慢转唱片,由菲利浦公司出版。

     韦伯恩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阿拉吉娜和巴洛米特》,康塔塔《目光》(作品26,1935)、《生活的火光》(作品29,19381939),五首管弦乐小品(作品10,19111913),交响曲(为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圆号、竖琴和弓弦乐器而写,作品21,1928),乐队变奏曲(作品30,1940),九件乐器的协奏曲(作品24,1934),钢琴变奏曲(作品27,1936),以及其他室内乐和声乐作品。

    他还改编了其他作曲家如:舒伯特、巴赫、沃尔夫、李斯特和勋伯格等人的作品。

    他的著作有:《通往十二音作曲之路》、《通往新音乐之路》。

    (钱亦平) skbshge 巴克斯 巴克斯(ArnoldBax,18831953) 英国作曲家。

    1900年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1905年离校时已写有大量作品。

    以后专门从事创作,声誉日隆。

    1931年被授予皇家交响协会金质奖。

    1934年获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7年被封为爵士。

    巴克斯主要创作大部分写于1930年以前,其中有交响曲七部,以及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合唱曲等。

    作品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富于爱尔兰情调的,如音诗《十一月的森林》(1917),另一种属于具有矛盾冲突性的音乐,其中最出名的为《第六交响曲》(1934)。

    其创作风格基本上属于后浪漫主义,但强调音乐的结构原则。

    有些人认为他在气质上与芬兰的西贝柳斯比较接近。

    (叶纯之) skbshge 豪尔 豪尔(JosefM.Hauer,18831959) 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1902年毕业于维也纳新城师范学院。

    以后任小学教师,自学音乐(作曲、歌唱、小提琴、钢琴等)。

    1912年后开始作曲,并从事十二音作曲技法的研究及实践。

    1920年在其著作《论音乐的本质》一书中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认为音乐的核心素材可以由十二个半音分为各种“音群”,特别是由两个六音音群的不同排列构成“音群”,并自己进行创作作为示范。

    豪尔在1930年以前,在西欧有一定影响,一度与勋伯格密切交往,但后由于勋伯格创立了“十二音技法”,两人因理论上的分歧产生了争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豪尔一度默默无闻。

    战后又逐步为人所重视,并于1955年获得了奥地利国家奖的荣誉。

    豪尔的音乐作品甚多,但影响不大。

    其理论著作也不少,但由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的盛行而被世人所忽视。

    (叶纯之) skbsh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