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
    主义雕塑》(1913),勒·柯布西埃、奥占方的《纯粹主义》(1920),克利的《论现代艺术》(1924),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1927),加博的《艺术中的构成主义观念》(1937),蒙德里安的《造型艺术与纯造型艺术》(1937),贝克曼的《论我的绘画》(1938),穆尔的《论雕塑和原始艺术》(1934、1937、1941)。

    论文反映了作者的现代艺术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来源、形成和发展。

    (吕宋) 分布派(Distributional) 又称“后极限派”、“散置雕塑”。

    现代雕塑艺术流派。

    该派艺术反对极限主义严格的轮廓线和公式化的创作方法,强调作品的自由性和只有在展出时才存在的创作意识。

    最先领悟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雕塑家安德烈。

    他把石灰砖及用工业材料压制的各种块材按次序布满在地上,由此创造出三度空间的区域,使观众能进入其中欣赏,同时意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短暂性和临时性。

    这类艺术反映了西方一种普遍的情绪:在60年代末的紧张日子里,不稳定的社会结构也只是有条件地、或是胡乱地存在着。

    代表人物除安德烈外,还有美国雕塑家塞拉。

    由于制作、存放和装运这类不能久存的雕塑作品比较方便,而且造价低廉,其原材料常采用硬纸、绳索、建筑上拆下的木材、弃废的杂物、工业废品和加工过的天然纤维等,到1970年时,这一艺术已经相当普遍。

    (朱国荣) 软艺术(SoftArt) 又称软雕塑(SoftSculpture)。

    一种以线绳、帆布、橡胶、皮革、塑料、纸等软性材料为主体的现代艺术。

    源于达达主义,最早出现于1916年,由迪尚把一只打字机的套子放在展览会里当作品展出,由此也使软艺术带上了“现成品艺术”的痕迹。

    奥尔登伯格在60年代初用木棉填塞在用塑料和帆布缝制的袋内,做成了巨大的冰淇淋、圣代、汉堡包、蛋糕等食物复制品。

    后来,他又开始将坚硬的物体做成软绵绵的样子,如《软的抽水马桶》(1966)、《一套软大鼓》(1967)等。

    从那时候起,艺术家们用软材料作了各种尝试,涉及到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等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参与的人物有劳申伯格、克里斯托、阿尔曼、莫里斯、塞拉等。

    软艺术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流行起来,材料的使用和手段的运用也更加多种多样,这时期又发展出一种纤维材料编织物,把传统壁毯的平面结构形式变成为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还加上金属、木、石、塑料等小块硬性材料以丰富作品的质感和肌理的表现力,通过变换悬挂方式可以分隔空间和创造空间,成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纤维材料质感柔软,色泽鲜艳,弥补了现代建筑的冷漠、机械和缺乏生机的缺陷。

    70年代后期“软艺术”一词成了这类软体艺术品的名称而传播开来。

    (朱国荣)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 现代艺术流派。

    由绘画、雕塑、建筑等组成,把室内或室外的空间加以安排,通过对视觉、触觉、听觉的刺激引起观众艺术感受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

    它是由波普艺术、废物艺术、偶发艺术蜕变与演进而形成的,与地景艺术有密切的联系。

    60年代形成于美国。

    环境艺术不旨在表现某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而注重于渲染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以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具有广阔的内涵。

    环境艺术的全方位、多元性的构成因素使得它本身的形式十分复杂多样,是任何一种单体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

    环境艺术与偶发艺术的创始者卡普罗解释道:“环境艺术必须是能让人走进去的,这一点就与传统雕塑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环境艺术的空间并不具有居住的实用机能,如此又与建筑有所差异。

    ”归纳起来环境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人工艺术创造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二、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三、空间与时间的融合,代表人物有西格尔、金霍尔茨等。

    (朱国荣) 绘画性抽象之后的抽象(PostPaintingAbstraction) 现代绘画流派。

    继抽象表现主义以后的一种抽象画派。

    萌芽于50年代末。

    形成于60年代。

    该画派的艺术家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笔触奔放,色彩飞溅,讲究画面肌理等手法,而代之以轮廓明确的抽象形状和光滑平坦的大色面,没有图样与背景的区分,整幅画就是一个单元,纯粹地追求色面与造型的绘画效果。

    还有人命名该画派为“抽象形式主义”、“硬边艺术”、“色面绘画”、“系统绘画”、“最低限绘画”等。

    不过,“色面绘画”和“绘画性抽象之后的抽象”这两个名称后来较常用。

    早期的以及60年代中期的该派画家,都用一种造型要素来构成画面,如诺兰德的画用圆形、莱因哈特的画用十字形作为基本单位来组织画面。

    因这种绘画讲究秩序性,所以又叫系统绘画。

    阿克力(Acrylic)颜料的开发和生画布的使用,也是这一派绘画的一个特色。

    此画派曾活跃于70年代。

    (张雅春)